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分析
【摘要】:
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实体,在各个方面都会存在竞争。对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在我国的研究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现实中,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早就存在,随着财政分权的深化改革,地方政府不仅拥有了参与税收竞争的内在动力,同时市场经济还创造了进行税收竞争的外在条件。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越来越普遍,方法手段也越来越多样,本文通过历史归纳法把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分为三个阶段来说明其在我国的发展变化。
国外理论界在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争议,有些学者认为税收竞争无效,有些理论认为税收竞争有害,当然也有一些税收竞争有效理论。这些都是通过假设了不同的前提条件得到的不同结果。在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也显示了其双面性,对经济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正、负效应。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地方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法制环境不健全,财政分权不彻底,官员考核及晋升机制的错误诱导等原因,使地方政府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税收竞争方式,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各种各样的不良后果。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属于中央集权制,与西方国家的联邦制不同,所以西方国家的研究成果不能完全照搬来用在我国,应该根据我国的特点来研究我国的问题。所以本文尽量通过实证的方法考察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存在的各种问题,客观地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各方面影响,从而确定适合于我国的地方政府间恶性税收竞争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依据,针对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和协调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具体措施,使其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真正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税收竞争含义及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一国内部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成因。第二部分对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的中西方理论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对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考察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形式的历史演变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第四部分借鉴国外经验,根据我国特点确定我国地方政府间恶性税收竞争的评判标准,并针对我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