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山东省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自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山东省群众体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和进步。群众的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关爱生命,运动有益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因地制宜、小型多样的健身活动走入了千家万户;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矛盾;健身组织进一步健身,全社会基本上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科学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体育产业发展迅速;群众体育法律法规制度不断健全。
尽管山东省群众体育事业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与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不够强;二是有的地方对群众体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三是健身场地设施不足、开放程度不高,与群众健身需求矛盾还十分突出;四是群众体育骨干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发挥作用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五是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能力有待于加强;六是群众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不高;七是区域、人群体育发展不平衡。
目前,山东省群众体育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群众体育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山东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体育大省,2005年山东省国民生产总值18468.3亿元,超过江苏省,排名全国第二,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500元,整个社会呈现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景象。2005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山东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7%,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恩格尔系数在40%左右这个阶段,正是社会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人们对服务型消费,尤其是与人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直接相关的文化、体育等消费将快速增长。二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群众体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几代领导人多次对群众体育工作发表重要指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定》明确指出: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2002年专门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发[2002]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并明确提出建设体育强省的目标;张高丽、韩寓群同志多次就体育工作作出批示,极大地推动了山东省体育事业发展。三是山东省成功获得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承办权,为山东体育事业的发展包括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承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将极大的更新人们的观念,扩大群众体育资源,促进群众体育的组织整合。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群众体育发展趋势呈现六大特点:一是群众体育向社会化方向发展,社会各界都开始积极参与到兴办群众体育的相应工作中来。二是发达国家群众体育目标向共同性方向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三是发达国家群众体育向法制化方向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及社会体育组织所制定的有关群众体育的组织方针政策为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四是发达国家群众体育向科学化发展,随着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各国普遍日趋重视群众体育理论的研究与交流。五是发达国家群众体育向终身化方向发展:六是中等强度的群众体育活动的地位日益突出。
作者经过认真调研,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深入总结山东省群众体育取得成绩,客观分析山东省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上,对山东省群众体育发展战略提出了系统发展思路与对策: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二是群众体育的发展要有宏观性又要有微观性,要具有可操作性和量化的要求,还要突出山东特色;三是要抓好健身与休闲、体育与文化、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三个结合,实现群众体育和其他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四是要抓好构建新型小康体育管理体制、加强体育法规体系建设、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推进科学指导体系建设和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六个关键,实现群众体育的系统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812.7
|
|
|
|
1 |
林克明;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我国农村体育现状、特征及发展对策的初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
2 |
秦椿林,孟文娣,苗治文,靳厚忠;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
3 |
许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农民体育开展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4 |
邹师,齐维毅,丛冬梅,陶华滨,张丽艳,刘中革,张永刚;辽宁省群众体育发展概况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
5 |
高爱民;李会增;王向东;马宝玲;;冀东小城镇群众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6 |
吴长青,许瑞勋;影响我国软式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7 |
袁国伟;孙杰;;论影响西北地区群众性排球运动普及的主要因素[J];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
8 |
肖国良;21世纪初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9 |
付强,朱征宇;广州市群众娱乐类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0 |
黎晓萍;赵芳;杨海晨;李娟;;广西新农村建设中乡镇群众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
|
|
|
|
|
1 |
本报记者 王燕;[N];中国体育报;2011年 |
|
|
|
|
|
1 |
杨桦,王凯珍,熊晓正,孙葆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演进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2 |
李茂生,陈昌盛;中国:农民减负、县乡财政解困的财税对策[J];财贸经济;2004年01期 |
3 |
张燕晖;2003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公布的部分人类发展指标[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
4 |
孙倩;对大众体育设施建设的思考[J];建筑;2002年01期 |
5 |
解毅飞,徐晓良;中国小康体育的形成与发展[J];四川体育科学;1997年01期 |
6 |
沈建华,李建国,杨学军,郭浪舟,陆毓琴,张家松,吉俊华,朱玲玲;社区体育发展新模式──学区体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7 |
吕树庭,倪同云,丘海雄,许永刚,何冰,陈琦;建立我国社会体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8 |
田雨普;新时期我国市民体育的新观察[J];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02期 |
9 |
肖林鹏,李宗浩,裴立新;中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战略回顾[J];体育学刊;2002年03期 |
10 |
王崇喜,袁凤生,赵宗跃;河南省群众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