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摘要】:
随着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必将走向世界,这会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词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要素,由于语言的发展,许多词语被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因此,研究赋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的英译,即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会促使英语读者去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
本文将探讨《围城》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围城》自1947年于上海晨光出版社出版以来,备受读者、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的青睐。这部著作已经被译成了英语、俄语、法语、日语、德语、朝鲜语和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其英译本于1979年在珍妮·凯丽和茅国权的共同努力下付梓出版。在小说中,钱钟书运用了大量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同时英译本的读者也采用各种方法反映出了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
在文章中,作者将对《围城》中的汉语文化负载词进行归类,并展现其在英译本中的翻译形式。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作者通过对《围城》中前四章汉语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的分析,得出此结论:译者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其译本受到了诸多好评。为了验证译者翻译策略的可行性,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
调查对象是20名以英语为母语,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澳大利亚人。调查的结果表明:所有对象对中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所有人都认为学习汉语文化负载词是了解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途径;关于五种文化: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调查者各有喜好;有一半的调查者认为异化翻译策略是了解《围城》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有效方式,20%的调查者提倡使用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在翻译方法的选择上,大多数的调查者更倾向于直译,另外在直译行不通的情况下,其他的翻译方法,例如音译、意译、替代和补充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通过此论文的研究,作者希望能够对其他文学作品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翻译产生启示作用,从而使操纵不同语言的人们进一步跨越文化理解的鸿沟,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