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用于空气消毒的试验研究
【摘要】:
目的以臭氧为消毒因子,探讨空气消毒试验的试验参数变化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用49C臭氧分析仪测量20m~3气雾室(环境相对湿度分别为40±5%、60±5%和80±5%)内的臭氧浓度。用空气模拟现场试验比较不同试验参数[温度、相对湿度、喷菌压力、微生物气溶胶介质有机物含量、静态条件、动态条件、白色葡萄球菌(803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和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02010)]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用空气现场试验评价臭氧对室内的消毒效果。
结果(1)不同环境相对湿度对气雾室内臭氧浓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的喷菌压力和微生物气溶胶介质的有机物含量对人工发生气溶胶粒径构成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静态条件下,不同的环境相对湿度和微生物气溶胶介质的有机物含量对微生物气溶胶1h自然消亡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4)动态条件微生物气溶胶1h自然消亡率与静态条件下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不同环境相对湿度对臭氧消毒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环境温度对臭氧消毒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环境相对湿度和温度对臭氧消毒效果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6)臭氧对白色葡萄球菌(803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和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02010)气溶胶的消毒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7)产量为1.5908 g/h的臭氧发生器在模拟现场试验中对20m~3气雾室作用10 min,平均杀菌率>99.90%;静态现场试验中对100m~3室内作用60 min,平均杀菌率>90.00%。
结论(1)环境的相对湿度对臭氧浓度有影响;二者呈负相关。环境中的臭氧浓度不能准确反映臭氧空气消毒器的臭氧发生能力及消毒能力,不适合将其作为理化评价指标。(2)臭氧在环境中的扩散受相对湿度的影响,呈负相关。(3)臭氧发生器工作结束后,室内臭氧浓度继续升高至一定水平,并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某水平以上,因此消毒时间与维持时间均是关键性的指标。(4)喷菌压力和微生物气溶胶介质的变化影响人工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的粒径构成。(5)静态条件下,环境相对湿度和微生物气溶胶介质的有机物含量对微生物气溶胶自然消亡率有影响;自然消亡率在环境相对湿度为60±5%较低;微生物气溶胶介质中含有有机物的自然消亡率较低。(6)动态条件下的微生物气溶胶自然消亡率较静态条件的低。(7)环境相对湿度和温度影响臭氧对空气的消毒效果,均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8)所选试验菌株气溶胶对臭氧的抗力强度依次为: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02010)>白色葡萄球菌(803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
创新及意义本研究发现以臭氧为消毒因子的空气消毒试验中,温度、相对湿度、喷菌压力、微生物气溶胶介质的有机物含量、静态条件、动态条件、不同指标菌对试验结果均有影响。环境中的臭氧浓度不合适作为评价臭氧空气消毒器的臭氧发生能力和消毒能力的唯一指标。环境相对湿度、微生物气溶胶介质的有机物含量和空气搅动的动态条件均是影响微生物气溶胶自然消亡率的试验参数。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02010)、白色葡萄球菌(803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气溶胶对臭氧的抗力依次减弱。
|
|
|
|
1 |
林娟;夏金星;王小平;胡林凤;吴新;;臭氧对口腔科诊室空气消毒效果的研究[J];口腔医学;2010年12期 |
2 |
张贯新,晋萍;臭氧用于空气消毒效果观察[J];中原医刊;1999年06期 |
3 |
袁玲;臭氧空气消毒后房间里的电筒为何不亮了?[J];中华护理杂志;2002年05期 |
4 |
连轶军;李新武;赵斌秀;李涛;张伟;邢淑霞;张剑;马玲;李炎;周铁生;张流波;;空调系统中不同空气消毒方法消毒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年04期 |
5 |
夏志清;杨君;丁从文;;臭氧消毒简介[J];化学教育;2006年10期 |
6 |
王洪林,翁敏慧;CD-5A型臭氧电子杀菌器空气消毒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年01期 |
7 |
吴中华,姚剑锋,陈三旗;环境空气臭氧消毒对医疗设备的影响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4年06期 |
8 |
于亮;李秀梅;苏晓燕;丁迎晓;张焕;韩静;;空气消毒对ICU护士口罩常见细菌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年02期 |
9 |
邢小丽;;急诊输液室空气消毒方法的探讨[J];华西医学;2010年02期 |
10 |
赵英杰;刘萍;马燕霞;罗晓梅;施文静;;兰州市口腔诊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年01期 |
11 |
谈智,顾健,徐燕;相对湿度对空气臭氧消毒效果影响的试验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9年04期 |
12 |
王建凤;;手术室不同空气消毒方法效果比较[J];华夏医学;2007年05期 |
13 |
王彭兰;;我院空气消毒现状与管理[J];全科护理;2009年23期 |
14 |
欧阳素娥,杨明亮,杨晓敏,刘可风,张国宾,刘荣惠,李晓珍;臭氧消毒食具的试验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6年03期 |
15 |
尹群芳;消毒供应室无菌间空气消毒时间探讨[J];南方护理学报;2002年01期 |
16 |
罗晓黎,陈遂,毛江红,谭薇;空气动态消毒与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年06期 |
17 |
张敏,纪晓光,王京燕;臭氧消毒剂毒性试验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年01期 |
18 |
周元全;周运鸿;吴志远;高荣;;电解法臭氧发生器的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0年02期 |
19 |
付玉梅,卢婉峰;FSG-220型臭氧发生器对空气消毒与杀菌效果的实验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20 |
李子尧;崔树玉;赵克义;温宪芹;孟蔚;刘文杰;;臭氧对不同细菌气溶胶消毒效果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