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型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摘要】:
本文设计研制了基于摄影测量原理的便携型立体视觉测量系统,该系统在不借助激光、光栅、反差增强剂等辅助设施的情况下,利用普通图像和立体视觉测量的方法获取所测物体的形貌及三维深度信息,能够满足快速测量及建模的大部分需求,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开发容易、携带方便等优点。
对便携型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摄影测量器材的选择、系统结构组合等硬件平台的搭建;图像获取与处理、立体匹配、三维深度信息提取、深度数据存储等软件模块的实现;系统标定及测量精度的分析和评价等,最后通过实例示范了系统的使用方法及三维建模的过程,系统可准确完整地获取小型物体(包括纹理单一的机械零件)的三维形貌信息,测量精度能够满足逆向工程、虚拟工程、动画制作等领域中测量及建模的要求。
课题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引入数字量化效应修正了立体视觉系统测量模型,估计了系统的有效视场,分析了系统的测量精度,并对系统的结构提出了优化方案。在工程中可以根据摄像机参数、基线长度、测量距离等参数估计测量误差;也可根据测量精度要求,指导立体视觉测量系统的结构设计。
2、提出了针对单一纹理表面的立体匹配方法,扩大了摄影测量的适用对象和应用范围。通过边缘检测、极线几何和立体图像边缘的相关性确定图像的匹配约束和搜索范围,结合不同的匹配窗口和对局部区域进行由粗到精的渐次匹配、并利用全局松弛和滤波得到高密度高质量的视差图。实验证明该方法提高了匹配效率,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表面反射和单一纹理的困扰,提高了测量数据的质量,所得结果可用于机械零件的三维重建。
3、提出了针对摄影测量所得点云数据的滤波和精简的新方法。摄影测量所得点云数据中噪声较多,脉冲噪声和随机噪声同时存在,孤点与成段的数据段难以区别特征点与噪声,普通方法不能很好地区分。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的滤波算法。实验证明该方法运算速度快,不仅能滤除孤点、成段的噪点,还能对某些遮挡或陡峭区域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补。摄影测量所得数据量较大,一次拍摄所得的原始数据通常有几兆到几十兆字节,这种情况无论是对于数据量的传输还是后期的表面重构都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降低数据的冗余度,本文采取图像处理的手段对点云数据进行精简,使用阈值分割的方法自动确定精简比,实验证明精简后的数据保持了原有特征,可用于深度信息的保存及后续步骤的进行。
4、改进了基于二维图像的三维重构过程,提出了一种三维图像格式,利用普通二维图像结合摄影测量所得数据生成三维图像,既拥有二维图像供查看和传播的便利性,又拥有三维深度信息的完整性,可供三维重构使用或用于二次开发,为三维图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拓宽了视觉测量系统的应用领域。
5、开发了一套新的便携型视觉测量及建模系统,在几个关键技术上提出了解决方案,基本实现了小型物体三维形貌的获取功能。以机械零件为例对系统及各种算法进行研究,证明了设备、算法和系统用于测量和建模的可行性。
该系统低廉的价格、灵活的开发方式使其具有较大的使用群体和更广阔的应用范围。可用于场景、中小型物体特别是机械零件的三维测量和建模,在逆向工程设计、多媒体动画创作、科研分析以及文物玩具等模型的三维数字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1 |
介鸣;黄显林;卢鸿谦;;基于立体视觉的月面地形重构[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
2 |
王斌;王知衍;;计算机视觉中的三维重构建模[J];微计算机信息;2005年25期 |
3 |
陈志波;李声;;基于双目视觉的边缘检测算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8年04期 |
4 |
闫帆;许南山;彭四伟;;基于多摄像位的空间定位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07期 |
5 |
阮利锋;王赓;盛焕烨;;基于标志点识别的三维位姿测量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8年11期 |
6 |
邓文怡,吕乃光,董明利,张靖渝,燕必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测量中的应用[J];光电子.激光;2001年07期 |
7 |
邓文怡,吕乃光,巫建坤;测量工件三维曲面的工业视觉测量系统[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8 |
张金苓;王琰;;基于特征约束的图像点匹配算法[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9 |
沈洪宇;柴毅;;计算机视觉中双目视觉综述[J];科技资讯;2007年34期 |
10 |
丁震,唐振民,杨静宇,邬永革,柳健;一种渐进的立体匹配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7年S1期 |
11 |
马桂珍,谌海新,马丙辰;基于双目视觉的手术器械跟踪定位技术[J];微计算机应用;2005年02期 |
12 |
钟声;石青云;程民德;;基于小波变换的立体视觉匹配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4年01期 |
13 |
刘浩学;杨文杰;黄敏;武兵;;一种用单幅图像生成真实感立体图的算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14 |
牟雅丹;;立体匹配算法的比较[J];技术与市场;2009年12期 |
15 |
刘建伟;梁晋;梁新合;曹巨明;张德海;;大尺寸工业视觉测量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1期 |
16 |
袁宏永;刘申友;;由一般运动估计模型约束的立体匹配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995年04期 |
17 |
钱曾波,邱振戈,张永强;计算机立体视觉研究的进展[J];测绘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18 |
刘正东,孙权森,杨静宇;基于特征约束及区域相关的体视匹配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34期 |
19 |
弥丽丽;潘建寿;刘继艳;;融合灰度和梯度的MRF模型的立体匹配[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24期 |
20 |
刘江华,陈佳品,程君实;双目视觉平台的研究[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