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体损伤流变模型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摘要】:
裂隙岩体力学特性及其时效特征的研究一直为岩石力学与工程界所关注。本文综合应用岩石损伤力学、岩石流变力学、数值计算等理论方法,对裂隙岩体损伤流变耦合本构方程及工程应用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首先,针对裂隙岩体结构特征,从几何损伤的角度,引入了一个二阶张量来描述裂隙面对岩体的劣化效应。以裂隙面面积、裂隙面方向、裂隙面间距及密度作为损伤变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多组裂隙面在各截面上的损伤贡献进行叠加来近似描述多组裂隙面的各向异性损伤。以西原模型作为描述岩体力学时效特性的基本模型,并通过对应原理将一维形式的西原模型流变本构方程转化为三维形式。最后根据等效应变假设,将二阶损伤张量引入流变本构方程,得到了基于西原模型的三维粘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
在VC++6.0环境下,以FLAC3D Version 2.1数值计算通用软件为开发平台,编写了上述本构模型的程序块,实现了该软件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并阐述了二次开发程序块的运行原理。
最后,运用开发的本构模型,对双江口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开挖过程及围岩稳定性进行了粘弹塑性损伤分析,并与弹塑性计算进行了比较,从对比结果来看模型基本上是合理的。同时,根据计算结果,为地下洞室群的长期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U452
|
|
|
|
1 |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非稳态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年02期 |
2 |
于青春,陈德基,薛果夫,大西有三;裂隙岩体一般块体理论初步[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6期 |
3 |
范波;罗平平;;钻孔压水试验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炭工程;2010年01期 |
4 |
朱珍德,孙钧;裂隙岩体的渗流场与损伤场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5期 |
5 |
杨立中,黄涛;初论环境地质中裂隙岩体渗流-应力-温度耦合作用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2期 |
6 |
张电吉,汤平,白世伟;节理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7 |
陈兴周,李建林,柴军瑞,王如宾;考虑应力状态的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确定方法简述[J];地下水;2005年05期 |
8 |
陶振宇;唐方福;;岩体水力模型的比较研究[J];工程勘察;1987年05期 |
9 |
仵彦卿;;利用多孔压水试验资料计算裂隙岩体的渗透系数张量[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3年01期 |
10 |
贺少辉,廖国华,李中林;裂隙岩体初始裂隙网络渗流模型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