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光纤光栅温度监测系统
【摘要】:
电力变压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变压器绕组温度是变压器安全、经济运行以及使用寿命的决定性因素,已经成为变压器状态监测中健康隐患和故障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变压器绕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判断其健康状况,以此来进行变压器的负荷调整和预知性维修,避免因绕组过热导致的变压器故障,可以提高变压器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为电网安全运行带来重要保证。
传统的检测电力变压器温度的方法主要有红外温度检测、热电阻、热电偶温度检测等。红外测温为非接触测量,它只能测量变压器的表面温度,易受环境温度及周围磁场的干扰,且需人工操作,无法实现在线测量。对于热电阻、热电偶等测量法,在高频交变场中,导线会拾取噪声并由于涡流效应而发热。电导线的热导还会导致被测温度的扰动,测量效果不很理想。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以其体积小、电绝缘、抗电磁干扰、易复用、传感信号可远距离传输、便于实现实时在线测量等优点,为电力变压器温度的测量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
本文在对国内外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及其解调方案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信号解调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论文涉及的主要工作有:
介绍了光纤的基本结构、布拉格光栅的工作机理及其制作方法,分析了光纤布拉格光栅作为传感元件时的基本参数,推导了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温度传感模型;详细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布拉格光纤光栅解调技术。
重点分析了监测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及其原理,主要有微控制器相关电路的设计、光电转换电路、前置放大及滤波电路、AD转换电路、以太网通讯电路及液晶显示电路等。在硬件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并测试了相关模块的驱动,实现温度的实时采集和发送。主要工作包括uC/OS-Ⅱ在LPC2148上的移植,利用LwIP实现以太网通讯等。
最后,搭建了系统光路,对监测系统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有益的数据,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
|
|
1 |
张开如;王书光;;基于uC/OS-II的焊接电源模糊控制研究[J];煤矿机械;2007年04期 |
2 |
雷永锋;卢博友;孙莉莉;朱孟强;;基于ARM的仿生六足机器人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11期 |
3 |
王平;刘春生;;基于ARM微处理器的直流电机嵌入式以太网控制器设计[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6年S2期 |
4 |
方厚辉;陈鸣丰;;基于ARM和uC/OS-Ⅱ的建筑火灾探测报警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08期 |
5 |
翟小艳;徐家品;;基于UC/OS-Ⅱ任务调度算法的改进与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23期 |
6 |
刘利兵;金仁成;赵开春;姚弘轶;;一种基于ARM的仿生偏振光测试系统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
7 |
王亚玲;周安栋;曹旭峰;刘宏波;魏国珩;;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检测平台硬件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20期 |
8 |
王庆祎,陈曦,刘鲁源;提高移植了uC/OS-Ⅱ的ARM嵌入式系统执行效率和实时性[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22期 |
9 |
陈映芳;;基于ARM和FPGA的电力线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大众科技;2008年03期 |
10 |
塔林夫;陈岗;冯国梁;邢建平;;基于ARM的EOS多模式通信模块的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6期 |
11 |
王祥;金伟明;王建平;;基于时分复用的FBG传感技术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1年04期 |
12 |
胡纪平;吕乃光;;双金属结构对布拉格光栅的温度补偿研究[J];电子测试;2008年03期 |
13 |
曾乐勇;;光纤布拉格光栅半导体激光器的稳定性[J];光机电信息;2009年05期 |
14 |
林钧岫,彭伟;光纤布拉格光栅及其应用[J];光学技术;1999年02期 |
15 |
张晓晶,武湛君,张博明,吴春涛,杜善义;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和应变交叉灵敏度的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5年05期 |
16 |
刘玉敏,俞重远,张建忠,张晓光,杨红波,张娜,杨伯君;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综合问题的研究[J];激光杂志;2005年04期 |
17 |
张倩;乔学光;傅海威;;光纤流量传感器的进展[J];光通信研究;2007年03期 |
18 |
刘云启,郭转运,刘志国,葛春风,赵东晖,董孝义,郑建成;聚合物封装的高灵敏度光纤光栅压力传感器[J];中国激光;2000年03期 |
19 |
张静,张凯;实时操作系统uC/OS-II在ARM7上移植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04期 |
20 |
王旭;余重秀;于志辉;张琦;;基于游标原理的可调谐分布反射全光纤激光器[J];中国激光;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