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有机氯农药的来源及分布、积累规律研究
【摘要】:
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类,也是发现和应用最早的有机合成农药,主要包括滴滴涕、六六六、狄氏剂、艾氏剂、氯丹、七氯等。由于OCPs具有极佳的杀虫效果,使粮食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机氯农药便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高毒性、持久性、生物蓄积性,使得它们可以长期存留在环境中,并可通过土壤、大气、水体等环境介质的作用进入到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及牲畜体内,继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积累,极大危害了人类健康。因此,研究六六六和滴滴涕在植物中的分布和累积规律,分析其可能来源,可丰富六六六和滴滴涕在生物累积性方面的基础理论,为环境管理及食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在详细查阅和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植物和水样中OCPs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采样地区小麦、根际土、灌溉水中OCPs的含量和污染情况,对小麦中OCPs的来源进行了识别,探讨了OCPs在小麦体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和累积规律。
(1)研究建立了用5.0g弗罗里硅土柱(20cm×10mm),用60mL混合淋洗液(乙醚-正己烷=1:9(V:V))以2mL/min的速度淋洗,收集洗脱液后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并用正己烷进行溶剂替换,用旋转蒸发仪进一步浓缩至1ml的柱净化方法,尽可能消除了气相色谱分析中的干扰物。在气相色谱分析中,采用了弱极性的Rtx-5毛细管柱,优化了色谱的程序升温条件和柱流速,使8种有机氯农药在色谱柱上得到了有效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前处理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小麦中8种有机氯农药的加标回收率在85.08%~94.38%之间,样品平行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在2.93%~6.80%;水样中8种有机氯农药的加标回收率在86.35%-110.96%之间,样品平行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24%~11.69%,符合美国EPA标准中回收率(70%~140%)及环境样品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20%)的要求。
(2)采集了5个生长期的小麦样品,分别为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对应采集到了各生长期的根际土和灌溉水样品。小麦中OCPs的浓度为2024.0ng/kg~5011.5ng/kg,小麦所对应的根际土中OCPs的含量范围为9236.8ng/kg~13727.5ng/kg,灌溉水中OCPs的含量范围为74.17ng/L~79.43ng/L。
将根际土、灌溉水与小麦体内OCPs的浓度进行了相关性研究,得出小麦中OCPs的浓度与灌溉水中OCPs的浓度显著不相关,而与根际土中OCPs的浓度显著相关。另外,根据济南市环境监测站测得的济南市区大气中OCPs的浓度较低,有6种都低于检测限,说明济南大气中OCPs的污染并不严重,大气不是小麦中OCPs的主要来源。经过分析,判断小麦中的OCPs主要来自于土壤。
(3)分别对小麦各组织中HCHs和DDTs的含量进行了测定,HCHs在根部的含量为596.1ng/kg~2613.5ng/kg,茎中的含量为379.8ng/kg~691.0 ng/kg,叶中的含量为379.8ng/kg~2166.7ng/kg,穗中的含量为423.4ng/kg~1000.3ng/kg;DDTs在根部的含量为1714.8ng/kg~4298.8ng/kg,茎中的含量为876.4ng/kg~2940.2ng/kg,叶中的含量为1558.1ng/kg~3722.7ng/kg,穗中的含量为1534.2ng/kg~2150.8ng/kg。
将根部HCHs和DDTs的含量与茎、叶中HCHs和DDTs的含量相比,发现小麦根部HCHs和DDTs的浓度要大于地上组织;当考虑到小麦的生物量时,根部HCHs和DDTs的质量却低于地上组织,说明生长稀释对OCPs的积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小麦茎、叶、穗中OCPs的浓度并未发现显著的差异性。
对小麦不同组织中OCPs的含量与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两者无显著相关性。分析原因认为植物对OCPs的积累不仅与脂肪的含量有关,还与小麦脂肪中的具体成分、能吸收有机物的木质素等其它组成成分有关。
|
|
|
|
1 |
张家麟,肖白曼,王家伟,李占胜,刘秀梅,李艳;毛细管气相色谱快速测定肉、鱼、蛋类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研究[J];肉品卫生;1995年09期 |
2 |
康跃惠,麦碧娴,盛国英,傅家谟;珠江三角洲河口及邻近海区沉积物中含氯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03期 |
3 |
;键合担体用于水中有机氯农药的测定[J];环境科学;1981年04期 |
4 |
蔡士悦;日本爱媛地区人体脂肪组织中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聚积水平[J];环境与健康杂志;1985年01期 |
5 |
曹学丽,姚渭溪;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相结合分离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方法研究[J];色谱;1994年06期 |
6 |
季萍;库存粮食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调查[J];山东食品科技;2001年10期 |
7 |
何光好;我国农药污染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5年06期 |
8 |
张玉敏;曹志强;;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对策[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
9 |
周涯鸿;;用电子捕获、玻璃毛细管色谱仪分析环境试样中的有机氯农药及相应的化合物[J];浙江化工;1979年01期 |
10 |
王淑英;;六六六、滴滴涕对肉食品污染[J];食品研究与开发;1982年01期 |
11 |
安凤春,杨克武,莫汉宏,方精云;持久性有机氯农药在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分布[J];科学通报;1996年22期 |
12 |
张伟玲,张干,祁士华,彭平安;西藏错鄂湖和羊卓雍湖水体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初步研究[J];地球化学;2003年04期 |
13 |
杨清书,麦碧娴,傅家谟,盛国英,王静新;珠江干流河口水体有机氯农药的时空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04年02期 |
14 |
王益鸣,王晓华,胡颢琰,许贞平,孙毅;浙江沿岸海产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水平[J];东海海洋;2005年01期 |
15 |
吴启航,贾后垒;不同粒度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6 |
王晓华;尹元琴;张卫东;姜又红;;环境中有机氯农药残留与女性乳腺癌[J];农药;2005年12期 |
17 |
许恒智;贾宁;任仁;;环境激素类有机氯农药的用途和危害[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5期 |
18 |
张建萍;唐红卫;谢争;;土壤中有机氯农药超声萃取条件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07年05期 |
19 |
蒙冰君;刘煜;王文涛;卢晓霞;陶澍;;提取土壤中23种有机氯农药:微波法与索氏法对比[J];环境化学;2007年06期 |
20 |
龚香宜;祁士华;吕春玲;胡立嵩;苏秋克;;洪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及组成[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