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深海内波弱非线性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南海应用的研究

宋诗艳  
【摘要】:海洋内波是发生在因温盐变化而密度分层海水中的一种波动。它对海洋声学、海洋工程、海洋军事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内波传播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从资料获取手段上来讲,研究内波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实测资料分析方法、实验室实验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遥感图像分析方法。但是对于深海内波,实测和实验室实验资料都较难获得,故本文通过建立适宜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和遥感图像分析方法来研究深海内波。基于两层分层流体的基本方程推出了深海弱非线性内波的非线性薛定谔(Nonlinear Schrodinger,简称NLS)方程,数值模拟了南海深海区内波的传播,建立了内波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SAR)遥感探测模型,反演了南海北部深海内波的特征参量。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导出了描述深海内波传播的NLS方程。引入速度标量势,得出用速度标量势描述的深海两层流体的动力学方程组;在弱非线性条件下,从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组出发,采用多重尺度法推导出深海两层界面内波的NLS方程;分析了深海内波NLS方程的频散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的关系,进而确立了NLS方程的孤子解形式。 其次,NLS方程在深海内波传播中的应用。引进空间啁啾的思想,研究了频散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的作用。选择南海北部深海区为研究区域,并分析其环境参数;应用NLS方程数值模拟该海域的内波传播,结果表明该海区内波不断展宽,振幅减小,频散效应较强;并与内波MODIS影像做了对比,发现内波演变的趋势和遥感影像基本一致。 最后,基于NLS方程建立了深海内波SAR探测模型。利用导出的深海内波NLS方程,并结合SAR遥感成像机理,建立了深海内波SAR探测模型,得到了适合深海内波的参数反演方法。选取南海北部内波SAR影像,分别利用基于NLS方程的SAR探测模型和基于KdV方程的SAR探测模型,反演了内波的半宽度和振幅,并与一些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者与实测资料较吻合;而后者与实测资料差别较大。由此说明,NLS模型较KdV模型对深海内波的描述更具优越性,验证了NLS模型的合理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启虎;;关注深海高技术领域的水声学研究[J];科技导报;2011年21期
2 ;蛟龙探海[J];新长征(党建版);2011年08期
3 贺中;于风亮;王文胜;;揭秘“蛟龙”深潜的幕后故事[J];青岛画报;2011年09期
4 章轲;;“蛟龙”龙宫探宝的步伐[J];科学大观园;2011年17期
5 孟佳菲;陈芬;;揭开深海的神秘面纱[J];科学24小时;2011年09期
6 孙洁;;三文鱼——来自深海的法式亲吻[J];海洋世界;2011年07期
7 方陵生;;造访深海珊瑚[J];大自然探索;2011年07期
8 屠强;;主编手记[J];海洋世界;2011年08期
9 张健康;;日本政企联手赴深海找稀土[J];世界博览;2011年14期
10 徐纪伟;翁震平;司马灿;马伟锋;;海洋工作潜器与人类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06期
11 ;蛟龙探深5000米[J];海洋世界;2011年08期
12 徐娜;;天生的盲眼动物[J];科学24小时;2011年09期
13 王磊;;“健忘”的章鱼[J];意林;2011年20期
14 张明华;;平衡态和瞬变气候对人类活动强迫的响应[J];大气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15 津沙;;关于沉船的联想及其他[J];海洋世界;2011年08期
16 吴再丰;;海流的环球之旅[J];科学24小时;2011年09期
17 金石;萧夏;;深海精灵——无人潜航器[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7期
18 小夏;Sheraz Sadiq;;大赤鱿当上摄影师[J];小哥白尼(野生动物画报);2011年07期
19 海生;;高空为何致命[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1年09期
20 ;科技界声音[J];科技导报;2011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王龙;马瑞玲;;内波从深海到浅海传播的数值模拟[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宋海斌;拜阳;董崇志;宋洋;;南海东北部内波特征——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应用初探[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3 洪方文;姚志崇;高丽瑾;王小青;;水下运动体体效应内波理论分析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4 姚志崇;赵峰;洪方文;;连续分层流中源致内波的CFD模拟方法[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5 王英杰;阳宁;金星;;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守虎;吴立新;王慧文;Jim Lynch;;南中国海内波的特征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7 王少强;陈守虎;吴立新;王慧文;;南中国海流数据分析及内波频谱特征[A];2004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程友良;郭飞;党岳;;椭圆余弦内波与多个墩柱的作用[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9 菅永军;张杰;孟俊敏;;内波对声传播影响个例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李站;陈金鹰;;深海快速通信技术分析与应用前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军;地转对海洋内波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2 吕海滨;南海东北部内波的X波段雷达监测方法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3 王隽;基于卫星遥感观测的南海内波发生源与传播路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张远凌;内波数值模拟若干特性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叶春生;海洋内波的特性和内波荷载[D];天津大学;2004年
6 申辉;海洋内波的遥感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7 戴德君;若干地形下内波传播及内潮生成问题的理论解[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魏岗;分层流体中运动潜体生成的内波以及内波的垂向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04年
9 秦华伟;海底表层样品低扰动取样原理及保真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兰华林;深海水声应答器定位导航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诗艳;深海内波弱非线性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南海应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马瑞玲;深海内波传播模型及其数值模拟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苗文举;内波对深水浮式平台总体性能的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徐鑫哲;内波生成机理及二维内波数值水槽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崔逸琼;内波作用下组合壳体结构性能分析[D];宁波大学;2009年
6 党岳;椭圆余弦内波特性及其和结构物的作用[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7 曹志荣;爱施德公司营销组织变革——深海模式[D];中南大学;2004年
8 刘全生;内波致声传播起伏与内孤立波特征探测[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孙铭远;S-Spar平台水动力性能及内波水动力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周喜武;分层流体中Rankine卵形体生成的内波[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非;德国拟用无人潜艇探6000米深海[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任荃 周礽贝;上海,要不要走向深海[N];文汇报;2008年
3 刘钢;同济大学建成国内首个深海科普馆[N];中国海洋报;2008年
4 徐娜;深海之中的巨大虱子[N];中国海洋报;2009年
5 徐娜;“深海女王”和她的海洋王国[N];中国海洋报;2009年
6 灵龙;夏威夷深海发现存世最古老珊瑚[N];中国海洋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钱秀丽;我国深海勘察能力亟待提高[N];中国海洋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秋蓉;“我的事业与梦想系于深海”[N];中国海洋报;2010年
9 记者 任荃;上海科技视野走向深海[N];文汇报;2010年
10 记者 刘志良;国家深海基地力争年内开工 今年将重点完成3项工作[N];中国船舶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