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效磷和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的行为毒性研究
【摘要】:久效磷是一种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畜牧业。其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大气沉降等途径污染水体。林丹是构成有机氯农药六六六的主要成分,曾被多国广泛应用于农业,20世纪70~80年代相继被禁用。但由于其脂溶性高、在环境中残留时间长、难于降解等特点,至今仍可从各种环境介质样品中检出,因而可能会与有机磷农药共同造成地表水域环境的农药复合污染。久效磷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而林丹能促进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抑制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二者都是潜在的神经毒剂,会对动物的行为产生影响,具有行为毒性作用。模式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 (C.elegens)的行为是近二十年来常用于土壤和淡水环境污染物毒性检测的较为灵敏和快速的指标。但两者对海洋线虫行为的毒性作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以久效磷和林丹纯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静态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农药单独暴露、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Chromadorina gemanica)头部摆动频率、身体弯曲频率、摄食率和产卵率等指标的影响,从运动、摄食和产卵行为三个方面揭示了久效磷和林丹的行为毒性,为进一步阐明农药行为毒性机制和利用线虫行为评价海洋污染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如下:
⑴对运动行为的研究表明:10μg/L久效磷单独暴露后,线虫的身体弯曲频率和头部摆动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100μg/L和1000μg/L久效磷暴露后,身体弯曲频率和头部摆动频率极显著降低。身体弯曲频率分别下降了16.7%、47%,头部摆动频率分别下降了17.8%、41.5%;林丹单独暴露在0.5μg/L浓度下造成线虫头部摆动频率显著降低,但身体弯曲频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在5μg/L和50μg/L浓度下造成线虫身体弯曲频率和头部摆动频率极显著降低,身体弯曲频率分别下降了29.2%、37.8%,头部摆动频率分别下降了26.7%,41.1%;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运动行为的影响更为严重。100.5μg/L,1005μg/L和100050μg/L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均极显著抑制了细小色矛线虫的运动行为。与对照组相比,细小色矛线虫身体弯曲频率分别被降低了32.9%,45.4%,和86.5%,头部摆动频率分别被降低了37.3%,48%,和94.4%。结果说明久效磷和林丹单独暴露均显著抑制了细小色矛线虫的运动行为,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两者联合暴露在低浓度表现为相加作用,在高浓度表现为协同作用。
⑵对线虫摄食行为的研究表明:10μg/L久效磷暴露72h后将线虫转移至琼脂平板中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线虫的摄食率在2、4h后极显著降低,在6、8、10h稍有恢复,但仍呈显著降低。而100μg/L和1000μg/L久效磷暴露后线虫的摄食率在各个观察时间均极显著降低;0.5μg/L林丹单独暴露后仅在2h后观察时显著抑制了线虫的摄食率。5μg/L和50μg/L林丹暴露后,线虫的摄食率在各个观察时间均极显著降低;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摄食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100.5μg/L、1005μg/L和100050μg/L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组均极显著降低了细小色矛线虫的摄食率。结果说明久效磷和林丹单独暴露均能显著抑制细小色矛线虫的摄食行为,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两者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摄食行为的影响在低浓度时表现为相加作用,在高浓度时表现为协同作用。
⑶对产卵行为的研究表明:10μg/L久效磷暴露后,细小色矛线虫的产卵率下降了18.3%。100μg/L和1000μg/L久效磷暴露,产卵率分别下降了67.7%和81.7%;0.5μg/L林丹暴露后线虫的产卵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5μg/L和50μg/L林丹暴露后线虫的产卵率分别下降了62.5%和83.3%;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对细小色矛线虫产卵行为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100.5μg/L,1005μg/L和100050μg/L久效磷和林丹联合暴露后,线虫的产卵率分别被降低了27.9%、75.3%、92.7%。结果说明久效磷和林丹单独暴露均显著抑制了细小色矛线虫的产卵行为,且呈剂量-效应关系。久效磷和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产卵行为的联合作用类型在低浓度组表现为相加作用,在高浓度组表现为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细小色矛线虫的运动、摄食和产卵行为对久效磷和林丹反应敏感。久效磷和林丹能够显著抑制细小色矛线虫的身体弯曲频率、头部摆动频率、摄食率和产卵率,具有行为毒性作用。久效磷和林丹对细小色矛线虫行为的联合毒性作用在低浓度时表现为相加作用,在高浓度时表现为协同作用。这些特点说明细小色矛线虫可成为评价海洋污染的敏感种。
|
|
|
|
1 |
蔡恒江,唐学玺,张培玉,于娟;UV-B辐射和久效磷对三角褐指藻DNA共同伤害效应[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2 |
唐学玺,于娟,李永祺;久效磷对海洋微藻细胞的活性氧伤害[J];海洋与湖沼;2001年02期 |
3 |
王寿祥;;久效磷在水稻上安全使用的研究[J];科技通报;1990年02期 |
4 |
;新的有机磷杀虫剂——久效磷[J];今日科技;1972年24期 |
5 |
范志金,陈年春,艾应伟;棉叶螨对久效磷的抗药性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
6 |
白洁,李永祺,李岿然;久效磷对中国对虾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影响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1998年03期 |
7 |
白洁,李岿然,唐学玺,李永祺;久效磷对中国对虾体内SOD活力影响的初步研究[J];海洋通报;1998年04期 |
8 |
魏渲辉,汝少国,姜明,李永祺;久效磷对美国红鱼鳃Na~+/K~+-ATP酶活性和超显微结构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2期 |
9 |
汝少国,李永祺,刘晓云,姜明;久效磷对中国对虾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Ⅲ.对鳃的毒性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1997年06期 |
10 |
高健刚;张振玲;韩贻仁;;久效磷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2年01期 |
11 |
唐学玺,李永祺,林岿璿;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致毒性的生物学研究——Ⅶ.久效磷对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光合色素的影响[J];海洋通报;1997年05期 |
12 |
白洁,李岿然,李永祺,唐学玺;久效磷对中国对虾血淋巴溶菌活力和细菌含量的影响[J];海洋科学;1998年06期 |
13 |
王梅林,郑家声,李永祺;久效磷对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染色体毒性效应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14 |
贾翠红,汝少国,李永祺,姜明,刘云,黄泽锦;久效磷对真鲷幼体中枢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海洋科学;1999年03期 |
15 |
唐学玺,李永祺;抗氧化剂对扁藻久效磷毒害的抑制效应[J];环境科学;2000年01期 |
16 |
;内吸药剂久效磷一次涂环治两虫[J];昆虫学报;1977年01期 |
17 |
唐学玺,李永祺,董宝贤;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致毒性的生物学研究——Ⅳ.久效磷诱导叉鞭金藻产生过氧化物酶抑制因子的初步研究[J];海洋通报;1996年01期 |
18 |
唐学玺,颜挺进,李永祺;久效磷对扁藻的损伤作用 Ⅰ.扁藻细胞的活性氧伤害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1998年06期 |
19 |
谢钦铭;范敦钦;赵美珠;;二种有机磷农药对纺锤水溞的急性毒性[J];水产学杂志;2006年02期 |
20 |
贾开志;李晓慧;何健;顾立锋;马吉平;李顺鹏;;久效磷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酶促降解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