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低污染排放的最优城市交通网络研究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慢慢成为21世纪人类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各种环境问题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全球变暖。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各国正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作为影响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交通系统的尾气排放也应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我国作为发展迅速的国家,汽车行业的发展必然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我国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这一发展要求,从城市交通网络整体结构为出发点,来探索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措施具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概述传统的城市交通网络规划问题和现阶段规划方法的新发展。传统的城市交通网络规划设计问题就是在现有投资规模条件下,通过在现有交通网络中增加新的路段或更新、改善已有路段的供给能力,从而达到使整个交通网络某种系统性能最优的目的,实质上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最优投资决策问题;随着数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研究者提出了城市网络交通规划的启发式算法,包括粒子群算法,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等。
接着,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为汽车尾气排放建立模型。影响尾气排放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驾驶员得技能、路段、速度、天气等,所以不同车辆在不同的条件下尾气排放的规律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导致对汽车尾气排放规律进行建模研究,存在很大的困难。在实际中,利用数学方法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建模时,为了尽可能的反映真实情况,一般可以通过三个不同的方面,也就是三个不同的侧重点来进行建模:基于行程的排放,基于速度的排放和基于路段的排放。在利用数学方法进行建模时,模型又可以分为两类:排放因子模型和排放总量模型。
其次,为了在对城市交通网络系统进行评价时,将汽车尾气排放状况也作为因素加以考虑,从城市交通网络本身和城市交通网络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加以考虑,确立了基于尾气排放的城市交通网络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在分析日本和瑞士的成功交通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居民现阶段的出行方式选择问题,研究表明我国居民的现阶段的出行方式陷入了“囚徒困境”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城市居民在进行出行方式的选择时,出现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使得城市居民选择的出行方式进一步加大了交通压力,城市交通网络系统的汽车尾气排放量也进一步增加。
通过研究,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与研究结论:(1)基于路段的车辆行驶里程排放模型更加适合我国现阶段城市交通的特点;(2)从交通系统和环境系统两个方面来考虑,确立了基于最低污染排放的城市交通网络评价指标体系;(3)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可以通过改变城市交通系统的信号控制策略来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现状,有效减少城市交通网络的汽车尾气排放量;(4)要有效减少我国城市交通的尾气排放量,我国的城市交通建设必须坚持以公共交通为主,其他交通方式为辅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322;F572
|
|
|
|
1 |
钱大琳,孙艳丰;离散非平衡公交网络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2 |
马因韬;刘启汉;雷国强;李潭峰;栾胜基;;机动车排放模型的应用及其适用性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3 |
王岐东,贺克斌,丁焰;机动车排放模型的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2期 |
4 |
汤可夫,吴大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公交线网整体优化方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5 |
宋一凡,高自友;基于弹性需求的连续平衡网络设计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及其求解算法[J];公路交通科技;1999年04期 |
6 |
单连龙,高自友;具有弹性需求的城市出行分布和居住土地使用布局的组合模型及求解算法[J];公路交通科技;1999年04期 |
7 |
李志纯,黄海军;先进的旅行者信息系统对出行者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
8 |
黄成,陈长虹,王冰妍,戴懿,赵静,王海鲲;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对能源与环境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
9 |
谢绍东;宋翔宇;申新华;;应用COPERTⅢ模型计算中国机动车排放因子[J];环境科学;2006年03期 |
10 |
宋翔宇;谢绍东;;中国机动车排放清单的建立[J];环境科学;2006年06期 |
|
|
|
|
|
1 |
钱大琳,孙艳丰;离散非平衡公交网络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2 |
蔡金,高自友;求解城市交通连续平衡网络设计问题的混合算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3 |
李伟,傅立新,郝吉明,马红,李锁强,胡伟;中国道路机动车10种污染物的排放量[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2期 |
4 |
陈玉成,李章平,曹秋华;环境质量评价中的赋权技术[J];重庆环境科学;1997年02期 |
5 |
王波,王炜;环形交叉口车辆噪声经验计算公式的推导[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6 |
王炜,W.Brilon;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一体化决策支持系统框架设计[J];城市规划;1997年04期 |
7 |
李水友;刘智勇;;城市交通感应控制综述[J];城市交通;2006年06期 |
8 |
程赐胜;高岩;徐芳;;基于弹性需求均衡分配的道路网络扩容模型及算法[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9 |
王煜;交通拥堵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J];城市问题;2004年02期 |
10 |
姜玉梅;郭怀成;郁亚娟;黄凯;刘永;;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框架浅析[J];城市问题;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