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半乳寡糖芯片制备及寡糖与凝集素相互作用研究
【摘要】:本论文以红藻来源的半乳聚糖,κ-,τ-,λ-卡拉胶、琼胶、硫琼胶以及化学处理得到的脱硫κ-,λ-卡拉胶为原料,采用弱酸降解制备各种寡糖混合物,通过低压凝胶渗透色谱(Low pressur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LPGPC)技术获得各系列寡糖单体37个,其中9个为首次获得。通过电喷雾离子化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chromatography, ESI-MS)方法对所得寡糖结构和序列进行了确证。以制备的半乳寡糖为原料,通过还原胺化法将其与具有氨基的磷脂(DHPE)偶联,制备了40个拟半乳寡糖脂,其中14个为首次获得。
以制备的拟糖脂为原料,考察了四种构建糖芯片的方法,即薄层点样仪制备微型糖芯片、手动点样仪制备微型糖芯片、薄层点样仪制备min-糖芯片和全自动芯片点样仪制备高密度糖芯片的优缺点。结果表明,mini-糖芯片适合于海洋糖芯片的构建,而微型芯片适用于糖与蛋白结合实验的条件摸索。利用mini-糖芯片技术和ELISA实验方法对各半乳寡糖与RCA_(120)结合,首次研究发现RCA_(120)特异性识别非还原端为Galβ1,4anGal结构的寡糖,进一步研究还发现:(1)非还原端Gal的C-2或C-6位被硫酸基取代后,可增强其与RCA_(120)的亲和力;(2)非还原端Gal的C-4位被硫酸基取代后,会失去与RCA_(120)的亲和力,除去C-4位硫酸基后亲和力将显著升高;(3)非还原端Gal的C-3位被α-Gal取代后,对RCA_(120)亲和力无影响,但被α-L-anGal取代后,将完全失去与RCA_(120)结合能力。各半乳寡糖与RCA_(120)的亲和力顺序为:Gal6Sβ1,4anGal(L)-R Gal2Sβ1,4Gal2S6S-R Galβ1,4anGal(L)-R Galβ1,4GlcNAc-R Galβ1,4anGal(D)-R Galβ1,4Gal-R≈Galα1,3Galβ1,4Gal-R Gal4Sβ1,4anGal(D)-R≈Galβ1,3GlcNAc-R≈Neu5Acα2,6Galβ1,4GlcNAc-R≈anGal(L)α1,3Gal6Sβ1,4anGal(L)-R (R代表单糖或寡糖)。ECL特异性识别含有乳糖胺(Galβ1,4GlcNAc-R)结构单元,非还原端Gal羟基被任何其它基团取代后,都影响其亲和力,但非还原端为Galβ1,4anGal(L or D)结构的寡糖与ECL有微弱的结合力。
此外,利用构建的mini-糖芯片技术还研究了30种半乳寡糖与Galectin-3的亲和力差异。结果表明:Galectin-3除了识别常规Galβ1,4GlcNAc结构外,与琼胶七糖以上寡糖(Galβ1,4anGal(L)-R)以及三至五糖的硫琼胶寡糖(Gal6Sβ1,4anGal(L)-R)有较强的亲和力。该结果为硫琼胶寡糖作为Galectin-3抑制剂,用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
|
|
|
1 |
蒋可,陈宇东,钟晋贤;高压液相色谱法分离寡糖的对氨基苯甲酸乙脂衍生物[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3年03期 |
2 |
陈洪,刘晶星;用于制备结合菌苗的细菌荚膜寡糖大小测定[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0年03期 |
3 |
邓斌,郑光植,沈月毛,罗建平,甘烦远;人参培养细胞中活性六糖的分离及结构鉴定[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6年06期 |
4 |
赵益斌;刘迪;徐贵丽;左国营;张青;;从青阳参提取的新寡糖(英文)[J];西南国防医药;2007年04期 |
5 |
王雪松,郑芸,方积年;降血糖多糖及寡糖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04年12期 |
6 |
郭丽民;张汝学;贾正平;;寡糖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年09期 |
7 |
郑兴东,王雪琦,高霄飞,赵小林,由振东,路长林,何成;抑郁症大鼠各脑区甘丙肽含量的变化及盐酸氟西汀对其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8 |
张汝学,樊俊杰,贾正平,孔令媛,马慧萍,李茂星,任俊,王娟;地黄中寡糖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年01期 |
9 |
王延鹏;迟延青;姬胜利;;抗病毒的寡糖药物[J];生命的化学;2007年06期 |
10 |
易永芬,陈代伦,苗德林,林晓;胃癌细胞寡糖结构的变化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诊断病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
11 |
杜昱光;化学与生命学科交叉新领域——糖生物学与寡糖工程[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05期 |
12 |
王维通,陈琪娟,柴文刚;寡糖的荧光标记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88年02期 |
13 |
黄丽萍,刘宗明;几丁寡糖、壳寡糖的应用与开发[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年03期 |
14 |
许清泓,刘家志;浅谈功能食品的监督[J];口岸卫生控制;1999年01期 |
15 |
王筱兰,魏东芝,陈少欣,俞俊棠;半乳糖寡糖在体内和体外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01期 |
16 |
甄攀;粉防己多糖的提取工艺优选[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
17 |
李翊,王海青;卡拉胶寡糖对放射损伤小鼠T细胞功能和亚型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年01期 |
18 |
杨钊;范莹;;氚标记褐藻胶来源甘露糖醛酸寡糖的方法[J];中国海洋药物;2008年04期 |
19 |
王淑静;林慧敏;;寡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
20 |
胡卫娜;;寡糖——海洋的馈赠[J];中国科技奖励;2010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