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竹制备生物炭的特性表征及对土壤N_2O排放的抑制
【摘要】:N_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且对大气臭氧层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农业土壤是大气中N_2O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大量施肥会导致土壤N_2O排放的增加。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土壤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备受各国科学家的关注。生物炭不仅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土壤固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近来有研究表明生物炭可以抑制土壤N_2O排放,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生物炭不能抑制土壤N_2O排放,甚至还会有促进作用。另外,目前生物炭抑制N_2O排放的机理尚不明确。因此,需要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以全面了解生物炭对农业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
本研究利用湿地植物——芦竹制备热解生物炭,并进行特性表征(包括产率、灰分、pH值、元素分析、孔隙分析和FTIR分析等),通过室内土壤培育实验研究芦竹生物炭添加到土壤中后对N_2O排放的影响,并探讨生物炭抑制土壤N_2O排放的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芦竹生物炭的表征结果: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芦竹生物炭的产率随之降低,而pH值和灰分含量增加;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芦竹生物炭随热解温度升高,H和O元素降低,而C元素增加;利用CO2作为吸附气体测定生物炭微孔,结果表明生物炭微孔面积和微孔体积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FTIR分析表明高温生物炭含有较多的芳香官能团;利用普鲁士蓝比色测定生物炭中的总酚和水溶性酚含量,结果表明200℃热解的芦竹生物炭含有大量酚类物质,且生物炭酚类物质含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2)室内土壤培育实验表明:土壤加水培育后N_2O呈峰型排放,培育初期N_2O排放速率很低,随时间延长排放速率迅速增加,在培育8小时到36小时时间段里N_2O大量排放,而到48小时后,排放量渐趋于零。培育96h后,对照土壤N_2O的累积排放量为33.30±1.32mg N·m~(-2),而添加芦竹原料后土壤N_2O的累积排放量达到了39.06±1.87mg N·m~(-2),比对照土壤提高了17.30%。添加L200,L300,L350,L400,L500和L600的土壤培育96h后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0.90±0.48,5.06±1.68,6.63±3.40,11.10±0.51,3.35±1.36和1.68±0.73mg N·m~(-2),分别比对照土壤减少N_2O排放量97.30%,84.80%,80.09%,66.67%,89.94%和94.95%。实验表明,芦竹热解生物炭可以有效抑制土壤N_2O排放,尤其是L200、L500和L600。
(3)生物炭添加到土壤中后可以提高土壤pH值,但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提高土壤pH值的幅度与减少N_2O排放量并没有相关性。这说明提高土壤pH值并不是生物炭抑制土壤N_2O产生与排放的决定性因素。
(4)低温热解生物炭尤其是L200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如对苯二酚等),这些酚类物质可能会释放到土壤中并影响微生物活性,从而抑制土壤N_2O的产生。
|
|
|
|
1 |
郝醒华,王龙,尚福全;生物炭微型快滤机[J];北方环境;2000年01期 |
2 |
李国文,胡洪营,郝吉明,张鹤清;生物炭降解苯和甲苯混合废气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2002年05期 |
3 |
程泰婴;;投资机制生物炭 变废为宝把钱赚[J];农业知识;2004年25期 |
4 |
刘继凤,郝醒华,陈卫东;生物炭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环境;2001年01期 |
5 |
胡冰清;;用生物炭抵御全球变暖[J];自然与科技;2010年03期 |
6 |
赵东风,刘海波,陆晓华;炼化废水处理回用臭氧生物炭工艺中试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3年06期 |
7 |
林秋华;;“生物炭”充气滤池[J];给水排水;1983年06期 |
8 |
黎松强,吴馥萍;臭氧—生物炭深度处理炼油废水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S1期 |
9 |
郑广宏,乔俊莲,顾国维,徐一飞,沈阳;水解-接触氧化-生物炭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工业水处理;2003年10期 |
10 |
台明青,尹永正,张丽丽;隔油-浮选-活性污泥-生物炭工艺处理炼油废水[J];化工环保;1998年04期 |
11 |
冯雷,王天利,孙继龙,李士安;染整废水处理工程设计[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年11期 |
12 |
;农林废弃物就地一“焖”变成宝[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05期 |
13 |
郝醒华,陈丽春,李冬茹;亚麻印染煮漂废水治理研究[J];北方环境;2001年04期 |
14 |
王玉娟,钱哨;污水回用装置的节能改造[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5年04期 |
15 |
侯艳伟;曾月芬;安增莉;;生物炭施用对污染红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16 |
刘治保;;磷复肥企业生产废水的处理[J];工业水处理;2006年06期 |
17 |
郑广宏,乔俊莲,宗兵年,徐一飞,沈阳;制衣废水处理工程实例[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3年05期 |
18 |
安增莉;方青松;侯艳伟;;生物炭输入对土壤污染物迁移行为的影响[J];环境科学导刊;2011年03期 |
19 |
李力;刘娅;陆宇超;梁中耀;张鹏;孙红文;;生物炭的环境效应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1年08期 |
20 |
徐远雄;张杰;陈慧佳;;高含氮合成革废水处理工程实例[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