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水体中浮游纤毛虫原生动物的生态学及三种药物对纤毛虫的毒杀作用研究
【摘要】:
自2002年5月至10月对青岛王哥庄一封闭的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养殖水体中浮游纤毛虫原生动物做了初步的生态学调查。本文在资料采集、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优势和主要类群的群落结构、时空变化以及与多种理化因子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水体水温、盐度、pH、浊度、营养盐及叶绿素等理化和生物因子等参数普遍较外界同期自然水体偏高;除叶绿素、氨氮和磷酸盐浓度起伏较大外,其它因子在调查期间变化不明显。纤毛虫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夏季最高,但丰度和总生物量与前两者不同,8月为低谷期。我们的工作还表明,除纤毛虫种数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大并与磷酸盐浓度显著相关(r=0.51,p<0.05)外,丰度、多样性指数以及总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其中,总生物量受环境因子的影响最小。
调查期间共采获各类纤毛虫33种,隶属于3纲7目24属。在丰度构成中,以前口目(8种)所占比例最大,超过总丰度的1/2;寡毛目(12种)次之,约占总数的1/4;再次为管口类(5种),约占1/10;腹毛目、盾纤目和缘毛目所占比例较小,而异毛目仅发现一种,且丰度极低。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我们同时通过寡毛双眉虫(Diophrys oligothrix),冠帆口虫(Pleuronema coronatum)以及海洋游仆虫(Euplotes vannus)等三种纤毛虫对水产养殖中几种常用药物高锰酸钾、福尔马林及鲁哥氏液的急性毒性实验,以几率单位法获得上述三种纤毛虫对福尔马林和鲁哥氏液的2h和12h的半致死浓度值LC_(50,2h)与LC_(50,12h),并在此基础上对3种药物的作用效果及杀灭浓度进行了比较。
|
|
|
|
1 |
赵柳,张莹,顾福康;原生动物纤毛虫皮层细胞骨架的研究进展[J];动物学杂志;2005年05期 |
2 |
卢敬让,张鸿雁,李德尚,类彦立,徐奎栋;虾池实验生态系浮游纤毛虫种群增长和生产量估测[J];中国水产科学;1997年S1期 |
3 |
王家楫;西藏高原部分地区的原生动物[J];动物学报;1977年02期 |
4 |
陈素芳,徐润林;土壤原生动物的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
5 |
黄建荣,白庆笙,黄绍松,祝铃,徐润林;鲍养成阶段养殖环境中的浮游纤毛虫[J];热带海洋学报;2004年04期 |
6 |
吴定虎;;漳浦和云霄淡水鱼类的寄生原生动物分布[J];动物学杂志;1986年05期 |
7 |
赵文,何志辉;三北地区内陆盐水的原生动物[J];水生生物学报;1995年03期 |
8 |
Stanislav PEN-MOURATOV;Salvador Rodriguez ZARAGOZA;Einav MAYZLISH;Yosef STEINBERGER;;季节变化对沙漠生态系统土壤中自由生活线虫和原生动物间营养关系的影响(英文)[J];动物学报;2008年01期 |
9 |
孙焱鑫,林启美,赵小蓉;三种纤毛虫对土壤微生物量和有效氮磷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3年06期 |
10 |
郑金秀;胡菊香;周连凤;马沛明;王翔;吴生桂;;长江上游原生动物的群落生态学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09年02期 |
11 |
孙玉刚;战玲;;葡萄糖对贻贝棘尾虫个体生长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2 |
宋微波;对虾体表共栖纤毛虫一新种——拟恩茨聚缩虫(纤毛动物门:缘毛目)[J];动物学研究;1991年04期 |
13 |
聂维明;孔秀琴;;污水厂微型生物监测及运行状况预测评价体系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年14期 |
14 |
碧霞;老夏;;辨别鳃病简法三种[J];现代农业;1993年09期 |
15 |
宋碧玉;浙西北天目山的亚热带森林土壤纤毛虫[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16 |
汤蕾;鲍小娟;;原生杀手[J];森林与人类;2006年10期 |
17 |
王兰萍;耿荣庆;刘意;袁挺;;蛤类体内鱼钩虫属纤毛虫的初步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
18 |
刘娜;宁应之;马正学;李昌;;兰州市东岗区污染土壤中的原生动物物种多样性[J];甘肃科技;2007年04期 |
19 |
秦伟;王维平;;白蚁消化道及肠道微生物研究简述[J];江西植保;2007年02期 |
20 |
魏华珍;;养蜂基础知识讲座(三十一) 蜜蜂的病害及其防治(连载)[J];中国蜂业;197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