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震地质特征研究
【摘要】:
作者在收集各方面、各期地震地质、水文与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卫片解释、地温、测绘、工程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补充了部分野外勘察工作。经过对这些资料的综合系统分析,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第四系地层沉积特征、隐伏断裂的位置及活动性、区域地震活动特性、深部地球物理场、构造应力场、地温场特征,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和地震砂土液化预测评价等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比分析了渤海强震区与黄河三角洲地震地质特征的差异性,取得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
1.对黄河三角洲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系统研究了埕子口断裂、胜北断裂、孤北断裂、义南断裂、埕中断裂、无棣—益都断裂、广饶—齐河断裂、东营断裂等区域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研究发现,胜北断裂为一条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的断裂,纠正了以往认为胜北断裂为不活动断裂的看法。
3.开展了黄河三角洲第四系沉积特征方面的研究
4.首次全面的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震砂土液化进行区划和预测评价,提出地震砂土液化是黄河三角洲主要的地震地质灾害,当地震烈度为Ⅵ时,部分地区将产生液化的新观点。
5.首次研究了渤海强震区与黄河三角洲地震活动性差异悬殊的地震地质原因。
6.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综合性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区域性防震减灾规划的制定、区域和场地地震危险性估计、建筑物和构筑物震害预测、地震科技发展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有指导性作用。
|
|
|
|
1 |
;地震地质1987年总目录[J];地震地质;1987年04期 |
2 |
;《汶川地震地质与滑坡灾害概论》[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6期 |
3 |
周边;三峡地震地质研究有关数据[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2年05期 |
4 |
;地震地质1993年15卷总目次[J];地震地质;1993年04期 |
5 |
焦伟;;鸭绿江断裂西南段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东北地震研究;2006年02期 |
6 |
;地震地质2010年第32卷总目次[J];地震地质;2010年04期 |
7 |
侯国本;;开发黄河三角洲[J];海洋开发与管理;1986年02期 |
8 |
刘凤岳;;风暴潮对黄河三角洲的影响及其一般规律[J];海岸工程;1987年01期 |
9 |
陈介福,冯永军,东野光亮;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开发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资源科学;1993年02期 |
10 |
丁东,尹延鸿;黄河三角洲海岸防护工程研究[J];海洋地质动态;2000年02期 |
11 |
赵遵田,孙立彦,刘华杰,党相岗;黄河三角洲野生观赏植物研究[J];山东科学;2000年03期 |
12 |
郗金标,宋玉民,邢尚军,马丙尧,张建锋,常丽华;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特征与演替规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13 |
郗金标,宋玉民,邢尚军,马丙尧,张建锋,常丽华;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可持续利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14 |
王学金,郅兴桥,万鹏,王华;黄河三角洲湿地利用与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黄河;2004年10期 |
15 |
魏永明;隆威;;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J];山西建筑;2009年36期 |
16 |
赵艳;;候鸟迁徙的驿站——黄河三角洲湿地观鸟行[J];生命世界;2011年04期 |
17 |
;地震地质1981年总目录[J];地震地质;1981年04期 |
18 |
李志义;;地震地质编图中有关地图投影技术的处理[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2年01期 |
19 |
冯元集;杜平山;邓天岗;;甘孜六级地震宏观考察报告[J];四川地震;1982年03期 |
20 |
章守渭;;“苦战群峰廿二秋”——悼念王光第同志[J];四川地震;198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