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_2分潮潮流作用下渤海湾物理自净能力与环境容量的数值研究
【摘要】:渤海湾是一个半封闭的内陆浅海,为京津塘等经济城市所环绕,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国防和对外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海洋环境越来越被关注。2002年对渤海湾地形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围海造田等人为活动造成渤海湾地形的变化,根据2002年渤海湾最新地形调查资料与上世纪80年代地形资料对比分析,应用POM海洋模型对渤海湾潮致余流进行了诊断计算。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渤海湾水交换时间,对污染物在渤海湾的输运机制做了初步探讨。最后根据2000年渤海湾污染物监测数据,对该海域进行水质评价,根据最优控制理论给出了该海域的环境容量及最优排放量。为进一步了解渤海湾海洋环境污染机制,提出科学的控制污染和治理污染的方法奠定基础。
应用美国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在湾口开边界取潮汐水位驱动条件来研究其水动力特征,研究发现:开边界取在无潮点附近,由于潮流对无潮点的敏感性,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虚假效应,提出了嵌套模式流速驱动对渤海湾进行模拟。即,以整个渤海为研究对象,运用POM模式进行水动力模拟,取模拟所得渤海湾口的流速来驱动渤海湾小区域模式,通过定点观测流速资料验证了模拟结果,认为嵌套模式流速为开边界条件下模拟结果较潮汐水位驱动结果真实可靠。
在渤海湾新旧地形下,对环流场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渤海湾西北角的顺时针环流在新地形下转换为强的逆时针沿岸流,渤海湾口南部流环在新地形下由于受到西部强逆时针流作用而减弱,流环半径减小。通过实测资料所得新旧地形下相应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表明,污染物浓度分布结构主要受Lagrange余流场影响。
在水动力模拟基础上建立了与水动力模型相耦合的三维水质模型,分别在新旧地形下计算了渤海湾水体的平均存留时间。结果表明渤海湾顶水交换能力较差,旧地形下平均水交换时间300天,新地形下增加至316天,水交换能力减弱。水交换时间的空间分布结构与潮致Lagrange余流结构特征相似,说明潮致Lagrange余流可能是控制渤海湾水交换的重要动力学分量。从渤海湾内部各区域的物质混合特征看,早期混合与地理位置远近相关,平衡时主要受运动场特征影响。
基于2000年3个月份的污染物调查结果,分析了渤海湾水质现状,并对污染现状进行了水质评价。提出了用分区达标控制法求解海域环境容量,将环境容量问题定义为线性规划问题,使各类水功能区在达到所对应的环境标准的前提下各排污口污染物允许
|
|
|
|
1 |
马锡年,李全生,沈万仁,张秀莲,何丽娟;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砷与铁、铝、锰等元素的关系[J];海洋与湖沼;1984年05期 |
2 |
张风娟;陈凤新;李翠兰;;渤海湾盐生植物区系的初步调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3 |
杨占国;;关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渤海湾蓝蛤资源的建议[J];河北渔业;2006年10期 |
4 |
孟庆恒;张皓;张晶;;渤海驴驹河水域海洋真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5 |
顾伯冲;;1292年,渤海湾的那场飓风[J];视野;2011年15期 |
6 |
郑丽娜;靳军;;基层台站关于温带气旋诱发风暴潮的预报与检验[J];海洋预报;2009年01期 |
7 |
毛天宇;戴明新;彭士涛;李广楼;;近10年渤海湾重金属(Cu,Zn,Pb,Cd,Hg)污染时空变化趋势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
8 |
陈甫华,王世柏,金朝晖,王雁飞,刘秀茹,哈伦,杨克莲,刘英华;汞在渤海湾近海表层海水和底质中的含量分布及在两者间迁移的初步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1984年02期 |
9 |
谯汉生;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现状与前景[J];中国石油勘探;1999年01期 |
10 |
蒋红;崔毅;陈碧鹃;陈聚法;宋云利;;渤海近20年来营养盐变化趋势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5年06期 |
11 |
穆迪;袁德奎;陶建华;;地理信息系统在渤海湾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技术;2006年01期 |
12 |
赵志梅;秦延文;;渤海湾表层沉积物磷形态分析[J];海洋技术;2006年04期 |
13 |
一辉;;渤海湾还能活多久[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年05期 |
14 |
;渤海湾新发现一中型以上规模油田[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6期 |
15 |
李淑媛,郝静;渤海湾及其附近海域沉积物中Cu,Pb,Zn,Cd环境背景值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2年01期 |
16 |
陈国华,季荣,谢式南,张力军;黄河口及渤海湾海水的密度[J];海洋与湖沼;1993年02期 |
17 |
陈波,田东恩,李西爱;渤海湾盆地低凸起仍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J];中国石油勘探;2000年04期 |
18 |
房恩军;李文抗;陈卫;王麒麟;;渤海湾天津近海海域赤潮发生及防范措施[J];现代渔业信息;2006年02期 |
19 |
赵振良;孙桂清;郭金龙;赵海涛;方笑;穆珂馨;李聪明;;2006年渤海湾近岸渔业资源调查与分析[J];河北渔业;2008年03期 |
20 |
李春花;刘煜;白珊;李宝辉;张启文;唐茂宁;;2007~2008年冬季渤海海冰数值预报[J];海洋预报;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