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雾的二维数值试验与海雾预报
【摘要】:海雾是海气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海上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它对航海航空、海洋捕捞、港务活动及沿海地区农作物和人类身体健康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海雾研究受到沿海国家的普遍重视。本文在系统地分析海雾影响、我国沿海海雾基本特点和有关海雾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二维海雾数值模式对海雾生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建立了福建沿海春季海雾预报的统计模型。
在海雾生成过程中平流、湍流和辐射过程所起作用如何对理解海雾生成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利用二维数值模式,结合相对湿度方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雾生成的主要“推动力”是长波辐射冷却,湍流冷却在低层主要发生在平流的初始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湍流对低层大气很快转起加热作用,不利于海雾的生成。湍流和辐射效应在低层符号相反(仅在海雾生成的初始阶段符号相同),量级相同,在高层湍流和辐射效应符号相同,但辐射效应占优势。湍流效应和辐射效应是影响海雾生成的主要因素,平流直接作用似乎不大。平流、湍流、辐射的效应及其总效应皆随时间推移而减小。还初步研究了风速大小和海温高低对平流、湍流和辐射的效应及海雾生成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加上多年的预报工作经验,选择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因子,利用二级判别分析和事件概率回归分析方法对福建沿海春季海雾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并达到业务化程度,在日常的气象预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上工作将提高我们对海雾发生规律、发生条件及其影响机制等方面的认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P732.4
|
|
|
|
1 |
王凯;张宏升;王强;李富余;陈家宜;;北方地区春冬季雾天边界层结构及其演变规律的对比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2 |
李子华,仲良喜,俞香仁;西南地区和长江下游雾的时空分布和物理结构[J];地理学报;1992年03期 |
3 |
孙旭东,孙孟伦,李兆元;西安市城市边界层热岛的数值模拟[J];地理研究;1994年02期 |
4 |
孙旭东,孙孟伦,李兆元;西安市城市边界层热岛的数值模拟[J];地理研究;1994年02期 |
5 |
黄建平,李子华,黄玉仁,黄玉生;西双版纳地区雾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00年06期 |
6 |
高荣珍,王东晓,王卫强,周发琇,谢强;南海上层海洋热结构的年循环与半年循环[J];大气科学;2003年03期 |
7 |
黄美元,沈志来,洪延超;半个世纪的云雾、降水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03年04期 |
8 |
徐家骝,朱毓秀;气象因子对近地面臭氧污染影响的研究[J];大气科学;1994年06期 |
9 |
周晖,钮文洁,刘万添,李冬梅;关于夏季单位温升负荷效应回归模型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3年03期 |
10 |
何金梅;王冬梅;李晓霞;;甘肃省高等级公路沿线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服务[J];干旱气象;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