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内潮三维数值同化模拟
【摘要】:海洋内潮是关系到海洋中能量收支和平衡的一个重要物理过程,它不仅在整个海洋动力环境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海洋环境与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推动其它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高度计资料提取大洋内潮和表面潮的数值同化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截止目前,所有潮波数值同化模式大都是对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提取的表面潮位进行同化,利用T/P高度计资料对内潮进行数值同化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利用T/P卫星高度计资料对南海内潮进行三维数值同化研究:首先对T/P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分析,利用调和分析方法从南海T/P卫星高度计资料中提取主要分潮调和常数;基于内潮的特征,把内潮在海面响应的信息分离出来;然后把提取的表面潮数据利用伴随同化技术与二维非线性潮波模型有机结合,对南海正压潮进行数值同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南海三维内潮数值同化模式,对南海内潮特征进行研究。
基于POM模式建立了南海三维(正压潮、内潮)潮波数值同化模式,对内区模拟的结果有很大的改进,计算与观测符合较好,所绘制的同潮图比较可靠。本文在大纳土纳群岛的西南部给出了一个M_2反时针方向旋转的无潮点,一个S_2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无潮点。
内潮数值同化结果显示在吕宋海峡、台湾岛西南和东北及东沙等海域内潮响应显著。该海域正压潮向内潮的能量转换率约为14GW,其中吕宋海峡8.5GW、台湾海峡约2.1GW、台湾岛东北约2.0GW、东沙海域约0.2GW。M_2分潮的内潮能通量在吕宋海峡可达6kW/m,在东沙可达100W/m。吕宋海峡M_2内潮响应强烈是由于其地形和M_2潮波的特征所决定的;台湾岛东北海域内潮响应强烈主要是受黑潮锋和地形的影响。
|
|
|
|
1 |
马寨璞,井爱芹;动态最优插值方法及其同化应用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2 |
陈耀登;王如云;高玉芳;;二阶伴随模型的构造[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3 |
马寨璞,黄大吉,章本照;融合法及其在数据同化中的应用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3年02期 |
4 |
林行,高山红,黄容;大气数据同化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山东气象;2004年04期 |
5 |
潘萌;张春粦;张杰;;大亚湾核电站周围大气流场监测数据同化分析[J];计算物理;2007年01期 |
6 |
王超,万丰,张凤英,王宗皓;数值预报/卫星反演/数据同化循环试验[J];气象学报;1997年06期 |
7 |
于航;;热方程数据同化问题的非典型方法[J];数学物理学报;2011年04期 |
8 |
韩梅;魏亮;;最优插值法在海温数据同化中的应用研究[J];海洋技术;2008年04期 |
9 |
王宗皓,张凤英,王子厚,朱宗申,张跃堂,万丰;数据同化/卫星反演/数值预报相互循环作用系统[J];气象;1994年10期 |
10 |
吕咸青,刘文剑;数据同化中的伴随方法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J];海洋科学;2001年03期 |
11 |
王喜冬;许东峰;徐晓华;;变分资料同化中不同的变分求解方法[J];海洋学研究;2007年03期 |
12 |
黄春林;李新;;UKF滤波算法在数据同化中的应用[J];热带气象学报;2007年06期 |
13 |
郭兼善,尚社平,张满莲,罗熙贵,郑红,史建奎,张清毅;空间天气探测数据的同化处理[J];中国科学A辑;2000年S1期 |
14 |
高山红,吴增茂,谢红琴;Kalman滤波在气象数据同化中的发展与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5期 |
15 |
张■,韩桂军;Kalman 滤波法在海温数据同化中的应用研究[J];海洋通报;2003年05期 |
16 |
李新,黄春林;数据同化——一种集成多源地理空间数据的新思路[J];科技导报;2004年12期 |
17 |
池建军;骆永军;孙祥年;;海洋卫星遥感数据同化在海洋声场研究中的应用[J];海洋预报;2010年02期 |
18 |
蒲朝霞;;数据同化在气候模拟中的应用——对中国西部区域气候研究的展望(英文)[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11期 |
19 |
陈荣元;刘国英;王雷光;秦前清;;基于数据同化的全色和多光谱遥感影像融合[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8期 |
20 |
李新;摆玉龙;;顺序数据同化的Bayes滤波框架[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