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刺参免疫学特征与病害研究
【摘要】: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在亚洲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海洋食品。在中国刺参养殖已经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水产业。然而,由于对刺参的生物学特性的知道有限,刺参在大规模和高密度养殖过程中受到疾病的困惑。面对养殖刺参近年出现的疾病,有必要尽快搞清其免疫机制,以探讨有效的防病措施。
本文通过组织化学的方法对刺参器官中的过氧化物酶(POD)、非特异性酯酶(NSE)、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定性定位研究。研究表明,刺参触手、体壁、呼吸树和消化系统中均有POD的存在,但体壁上皮层和消化道外膜中的POD呈弱阳性;触手表皮层内的POD为阳性(++);呼吸树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呈强阳性(+++)。在食道和胃粘膜层及粘膜下层中,观察到POD阳性的颗粒状分泌物。本文观察到,刺参几乎所有的上皮组织均呈很强的NSE阳性,尤其是与海水直接接触的外表皮中酶活性更强。结果显示,在刺参的触手、疣足的衬里层、呼吸树的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以及消化系统的粘膜层,AKP均呈阳性。在刺参的触手衬里层、呼吸树的粘膜层,ACP呈阳性。
本章从患病刺参中分离出了2株对刺参具有感染能力的细菌,经鉴定1株为弧菌科弧菌属Vibrio sp和1株为弧菌科施万氏菌属Shewanella sp;在患病刺参的触手、肠和呼吸树等组织的细胞质中,检出了球形、具双层囊膜、直径大约为100-200nm的病毒粒子利用分离的病毒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刺参可以产生与自然发病刺参相同的症状,显示了分离的病毒对刺参具有一定的感染性。
免疫增强剂,可提高无脊椎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从而增强水产养殖动物的抗病力。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技术,分析了壳聚糖、香菇多糖、海藻多糖、牛蒡寡糖和酵母多糖对刺参体腔液和体表粘液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1mg/ml壳聚糖、酵母多糖、牛蒡寡糖、香菇多糖和海藻多糖后第4天,5个试验组体腔液中的SOD和LSZ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注射后第2天,5个试验组体表粘液中的SOD和LSZ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一个理想的线性单链DNA (LssDNA)数据库,应当有足够的容量、以容纳所有可能的LssDNA ,而且数据库中的序列也应当能准确、直观地展示。目前建立的LssDNA数据库,均采用字母串(代数法)和曲线(几何法)两种方法,该2种方法各有不足之处,这也许正是这两种方法同时并存的原因。作者在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同时,发现上述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将代数和几何法相结合的、新的数据库构建方法。该数据库中的每一条LssDNA都与数轴上代表自然数的一个点相对应,因此将此类数据库称为“点库”(DotBank)。
|
|
|
|
1 |
常杰;牛化欣;张文兵;;刺参免疫系统及其免疫增强剂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11年06期 |
2 |
陈效儒;张文兵;麦康森;谭北平;艾庆辉;徐玮;马洪明;王小洁;刘付志国;;饲料中添加甘草酸对刺参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0年04期 |
3 |
隋锡林,邓欢;刺参池塘养殖的病害及防治对策[J];水产科学;2004年06期 |
4 |
孙奕,陈騳;刺参体内外微生物组成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1989年04期 |
5 |
李吉强,郝小星,高伟尹,瑞业;虾池垒石养殖刺参技术[J];科学养鱼;2004年04期 |
6 |
周维武;发展刺参池塘筑礁养殖的措施及对策[J];中国水产;2005年01期 |
7 |
孙德华;刺参人工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中国水产;2005年03期 |
8 |
肖树旭,顾功超;刺参南移与人工育苗试验[J];水产学报;1981年02期 |
9 |
乔聚海;刺参池塘养殖的研究[J];海洋科学;1988年04期 |
10 |
李鲁晶;对当前池塘养殖刺参病害防治方法的认识[J];齐鲁渔业;2004年07期 |
11 |
唐玉卿,韩志鹏;池养刺参冬季室内越冬技术[J];齐鲁渔业;2004年11期 |
12 |
张少华,张秀丽,刘振林,孙爱凤;刺参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试验[J];齐鲁渔业;2004年12期 |
13 |
王连华;刺参健康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5年01期 |
14 |
孔祥青,姚守和,英昌学,刘起军;池塘养殖刺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齐鲁渔业;2005年06期 |
15 |
佘金梅,金太哲,党中印;虾池养殖刺参技术初探[J];科学养鱼;2003年05期 |
16 |
刘锡胤,张晓明,徐惠章;刺参养殖的夏季管理[J];科学养鱼;2003年08期 |
17 |
邓欢,隋锡林,陈俅,王志松,董颖;大连地区越冬期刺参一种新病症[J];水产科学;2005年02期 |
18 |
董云伟,董双林,田相利,张美昭,王芳;不同水温对刺参幼参生长、呼吸及体组成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05年01期 |
19 |
张凤瀛
,吴宝玲
,李万滋
,王玉琪;刺参的人工养殖和增殖试验的初步报告[J];动物学杂志;1958年02期 |
20 |
廖玉麟;刺参人工养殖的展望[J];海洋科学;198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