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吸收衰减的地质雷达数据叠前偏移方法研究
【摘要】:
至今,在使用显式外推算子的地质雷达数据叠前深度偏移中几乎都忽略了电磁波的吸收,受野外数据采集方法的限制,常用的偏移方法也主要解决共偏移距数据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多偏移距数据,在频率—空间域叠前深度偏移中考虑吸收效应的方法,分别从电磁波方程和声波方程实现偏移,两种方法均为基于波动方程理论,均考虑介质吸收特性的有限差分算法,在波场外推中同时实现对吸收衰减的补偿。
在获得合成雷达波数据剖面时,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利用微分形式方程组的旋度方程推导正演模拟的FDTD差分格式。求得满足数值稳定性的Courant条件后设定时间、空间网格的单位元胞尺寸,采用Yee网格进行网格的剖分,设置正演模型的空间电磁参数。为了在有限的研究区域获得无限空间的波场模拟,在区域边界处引入PML吸收边界,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由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推导含传导电流项的频率域电磁波方程,参照电导率参数分析电磁波的速度、吸收衰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得到衰减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规律。认为在高频低电导率、低相对介电常数的情况下,在较高的频率范围内容易达到电磁波的“平台效应”状态,而不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时,电磁波在衰减介质中的频散现象则不能忽略。设计了在介质内部模拟直达波数据的方式,分别在无吸收性和中等吸收性介质中模拟数据,将其用于讨论电磁波在横向上的衰减特征。
本文由含传导电流项的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推导有限差分波场外推算子。为了考虑横向速度变化的问题,在空间域设计三阶精度的褶积算子,该算子包含吸收衰减与复速度的函数关系,由它获得同时延拓波场值和波场垂向导数的反延拓算子矩阵,通过反延拓对波场传播效应的消除作用,在完成有限差分叠前深度偏移的同时,实现对吸收衰减的补偿。
在无吸收的情况下,对三种模型的合成数据进行电磁波方程偏移,可知该方法对于不精确的速度结构,也能够使尺寸较小的绕射体准确归位,水平层成像结果平直光滑,对倾斜界面拐点的绕射能量也能很好地归位,该方法均具有较好的横向和纵向分辨率。讨论了双边激发对于充分反映介质横向信息的优势。在有吸收的情况下,对合成数据进行不考虑吸收衰减和补偿吸收衰减的偏移,表明该方法对吸收引起的能量衰减实现补偿的同时,能够改善由吸收引起的纵向拉伸畸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同相轴不合理的上翘或下拉现象,完成数据的正确归位。对含随机噪声数据的偏移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在反延拓的过程中,以反褶积过程对噪声进行的滤波是有效的,在较低信噪比的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抗噪效果,体现了频率域延拓的优势。
对实测数据进行补偿吸收衰减的电磁波方程偏移表明,该方法能够补偿微弱的层位信息,按照衰减的程度进行补偿,改善同相轴在横向上连续性,补偿能量的同时,提高纵向分辨力。讨论了叠加处理对干扰信息压制的效果。提出以频谱比曲线确定合理的补偿偏移频带宽度。
由声波方程出发,分析其代替电磁波方程的近似情况,并给出单独延拓波场值的有限差分叠前偏移算法。两种方法的偏移效果对比发现,电磁波方程对于深部衰减较大的部分能量能够实现补偿,而声波方程考虑吸收项时具有近似性,只能对衰减较小的信息发挥振幅加强、提高分辨率的作用,对于深层信息补偿能力不足。
|
|
|
|
1 |
刘财,刘洋,王典,杨宝俊,高振山,李永章;一种频域吸收衰减补偿方法[J];石油物探;2005年02期 |
2 |
单汝政,周树义;黄河粉砂沉积层低频声吸收衰减测量[J];声学学报(中文版);1984年03期 |
3 |
毛天鹏,周东方,牛忠霞,林竞羽;微波大气吸收衰减特性分析及分层数值算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10期 |
4 |
容娇君;苏永军;胡清龙;王永平;黄祥虎;;吸收系数预测裂缝储层[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7期 |
5 |
王晓燕;李国锋;赵宏康;;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非线性吸收衰减[J];计算物理;2006年06期 |
6 |
蔡佩佩,沈珊雄,张涵生,郑一善;激光大气传输中水分子吸收衰减的谱线参数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1987年01期 |
7 |
张鸿静;田庆丰;李婷婷;官波;;高分辨率勘探频谱整形滤波技术的计算机正演模拟[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8 |
孙旸;鲁刚;陆建萍;;等离子体中平面电磁波吸收衰减的数值模拟[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9 |
王伟君;刘杰;陈凌;;云南地区尾波衰减特征研究[J];地震学报;2006年01期 |
10 |
范春华;;元坝地区雷口坡组储层综合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1期 |
11 |
董宁;杨立强;;基于小波变换的吸收衰减技术在塔河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2期 |
12 |
袁子龙;李婷婷;;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系统中的频谱均衡滤波器设计[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年03期 |
13 |
薛岩,周秀骥;大气衰减与声雷达探测[J];应用气象学报;1989年03期 |
14 |
孔令纲,傅朝奎;大地对地震信号的吸收衰减规律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年05期 |
15 |
周发祥;宁鹏鹏;刘斌;邸志欣;任宏沁;;吸收衰减对地震分辨率的影响[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年S2期 |
16 |
郭栋;韩文功;王兴谋;印兴耀;;地层吸收特征参数分析预测深层气藏方法[J];油气地球物理;2008年03期 |
17 |
徐天吉;程冰洁;李显贵;甘其刚;唐建明;;地震信号的吸收滤波与储集层含气性识别[J];新疆石油地质;2009年01期 |
18 |
赵宏康,陆建萍;平面电磁波在等离子体中的吸收衰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19 |
邱东玲;杨桂朋;周辉;;补偿吸收衰减的地质雷达数据叠前偏移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1期 |
20 |
王珊;于承业;王云专;刘颖超;;稳定有效的反Q滤波方法[J];物探与化探;200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