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近海浮游病毒、微微型浮游植物、异养细菌的丰度变化及其与环境相关性研究
【摘要】:
本文利用流式细胞仪对青岛近海夏、冬、春、秋四个季节浮游病毒、异养细菌和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进行了检测,并对浮游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之间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在青岛近海海域检测到Ⅴ-Ⅰ型和Ⅴ-2Ⅱ型2类浮游病毒,B-Ⅰ型、B-Ⅱ型和B-Ⅲ型3类异养细菌,聚球藻(Synechococcus,Syn)和真核球藻(Eukaryotes,Euk)2类微微型浮游植物,但未检测到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Pro)。
青岛近海夏、冬、春、秋四个季节浮游病毒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22×10~7个/mL、3.28×10~6个/mL、2.47×10~7个/mL、1.25×10~7个/mL,季节变化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各季节病毒丰度之间差异明显(P<0.01)。水平分布上,浮游病毒的分布与细菌的分布趋势相似。夏季病毒丰度由崂山东南方向海域往东西逐渐降低;冬季丰度高值多出现在近岸水域和日照海域;春季丰度高值多出现在近岸水域和东部海域;秋季丰度高值区多出现在近岸水域。垂直分布上,浮游病毒丰度仅在夏季表层水体显著高于10m层水体,冬、春、秋3个季节每个季节的各层水体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昼夜变化上,浮游病毒丰度在春、秋季各层水体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变化幅度较小;在夏、冬季各层水体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冬、春季底层水体浮游病毒丰度变化幅度大于其他水层。
青岛近海夏、冬、春、秋四个季节Syn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24×10~4个/mL、8.83×10~3个/mL、5.43×10~3个/mL、1.96×10~4个/mL,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各季节丰度之间差异明显(P<0.01)。水平分布上,Syn丰度的高值区多分布在调查海域的南部和远岸海域。垂直分布上,冬季10m层水体Syn丰度显著高于底层水体,夏、春、秋3个季节每个季节的各层水体相互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昼夜变化上,Syn丰度在四个季节表层和10m层水体(包括冬季、春季5m层水体)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各层丰度均于下午呈上升趋势;Syn丰度在冬季和秋季的昼夜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青岛近海夏、冬、春、秋四个季节Euk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86×10~3个/mL、4.20×10~3个/mL、2.93×10~4个/mL、8.34×10~3个/mL,季节变化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各季节丰度之间差异明显(P<0.01)。水平分布上,Euk丰度的高值区在夏季、春季、秋季多分布在近岸海域,冬季多分布在海域的南部。垂直分布上,Euk丰度仅春季表层、5m层和10m层大于底层,夏季、春季和秋季3个季节每个季节的各层水体相互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昼夜变化上,Euk丰度在四个季节表层和10m层水体(包括冬季、春季5m层水体)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各层丰度均于下午呈上升趋势;在冬季、春季和秋季的昼夜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青岛近海夏、冬、春、秋四个季节异养细菌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08×10~6个/mL、3.74×10~5个/mL、1.41×10~6个/mL、1.08×10~6个/mL,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季节丰度之间差异明显(P<0.01)。异养细菌的丰度在夏、冬、春、秋4个季节的各层水体相互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昼夜分布上,异养细菌丰度在春、秋季各层水体的昼夜变化趋势较一致,变化较小;在夏、冬季各层水体的变化较大,变化趋势不明显。
对青岛近海浮游病毒、微微型浮游植物和异养细菌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浮游病毒丰度与异养细菌丰度、VBR显著正相关;异养细菌丰度与VBR显著负相关;Syn丰度和Euk丰度在夏季和冬季显著正相关;春季异养细菌丰度与Euk丰度显著正相关,与Syn丰度显著负相关。
对浮游病毒、微微型浮游植物、异养细菌与环境因子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青岛近海夏季和冬季Syn和Euk丰度与营养盐的关系比浮游病毒、异养细菌丰度与营养盐的关系要紧密。夏季Syn丰度与铵盐、活性磷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显著负相关,冬季Syn和Euk与总氮、总磷、硝酸盐、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溶解态氮和溶解态磷显著负相关。夏季和冬季病毒丰度、异养细菌丰度、VBR均与硅酸盐浓度相关。夏季叶绿素a与病毒丰度和VBR显著负相关,与细菌和Euk正相关。
|
|
|
|
1 |
王文琪,钱振儒;胶州湾水域异养细菌、大肠菌群和石油降解菌的生态分布[J];海洋科学;2000年01期 |
2 |
赵三军,肖天,岳海东;秋季东、黄海异养细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的分布特点[J];海洋与湖沼;2003年03期 |
3 |
肖天,王荣;渤海异养细菌生产力[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3年S2期 |
4 |
李蒙英,许宏庆,宋学宏,凌去非,张振江,高文荣;高密度温室与室外养鳖池中微生态环境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
5 |
潘洛安,张利华,张经;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水体异养细菌[J];海洋环境科学;2005年01期 |
6 |
黄秀清,彭立功,洪君超;长江口水域异养细菌及粪大肠菌群的生态分布[J];海洋环境科学;1993年01期 |
7 |
史君贤,陈忠元,胡锡钢;浙江省海岛沿岸水域微生物生态分布[J];东海海洋;1996年02期 |
8 |
肖天,王荣;东海异养细菌生产力的时空分布[J];海洋与湖沼;2000年06期 |
9 |
林凤翱,卞正和,关春江,冯志权,马明辉,贺杰,张映;渤海、黄海沿岸几种经济贝类及其生存环境中的异养细菌[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年02期 |
10 |
赵三军,肖天,李洪波,徐剑虹;胶州湾异养细菌及大肠菌群的分布及对陆源污染的指示[J];海洋与湖沼;2005年06期 |
11 |
郑师章;黄静娟;何敏;;异养细菌在凤眼莲根系和水体中的大类和数量比较研究[J];生态学杂志;1987年04期 |
12 |
曹幼琴;林玉琴;郑金荣;陶勇;李梅;;扬州平山五泉矿泉水的微生物学评价[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3期 |
13 |
赵三军,岳海东,肖 天;海洋异养细菌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方法[J];海洋科学;2002年01期 |
14 |
朱白婢;陈宏;李春强;何非;刘志昕;彭明;;海南红沙港海水中细菌污染调查与评价[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年01期 |
15 |
肖志猛;熊尚凌;杨季芳;陈昌福;;象山港养殖区域功能性蛭弧菌的分布特征[J];海洋学研究;2007年03期 |
16 |
周文礼;肖慧;王悠;刘素;翟红昌;唐学玺;;小球藻与2株藻际异养细菌相互作用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
17 |
白洁;尹宁宁;赵阳国;田伟君;;辽河口湿地异养细菌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Z2期 |
18 |
李勤生;蔡庆华;洪葵;刘建康;;湖泊和地下水中异养细菌群落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比较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92年04期 |
19 |
查广才;周昌清;麦雄伟;;凡纳滨对虾低盐度高产虾池环境微生物生态研究[J];生态科学;2006年03期 |
20 |
季倩;张经;;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淡水、海洋沉积物中异养细菌前处理条件的选择[J];生态毒理学报;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