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环刺螠多肽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
海洋生物处于高压、高盐、低温、寡营养等环境特点,为了适应这些极端的海洋生境,生物自身的功能分子组成或结构都与陆地功能分子有很大的不同。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出的多肽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多肽类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研究已经引起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本实验根据以上研究背景,选取单环刺螠体腔液进行多肽的分离纯化,并对分离出的多肽进行性质研究。
利用分级超滤技术收集单环刺螠体腔液中分子量小于8000D的物质组分,经凝胶过滤层析及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出多肽纯品,通过SDS-PAGE电泳测定多肽的分子量在6000D左右,多肽的收率为31.7%。
通过体外实验的方法研究单环刺螠多肽对各种肿瘤细胞的生长的影响及对正常肝细胞生长的影响。以人肝癌细胞、Hela细胞及S180肉瘤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MTT法测定该多肽对这三种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多肽对以上三种肿瘤细胞均有一定抑制生长的作用,但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当多肽浓度为500μg/ml时,抑制率接近80%,其他两种分别为37.5%、19.8%。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检测该多肽对正常肝细胞生长的影响,证明该多肽对正常肝细胞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通过体内灌胃方法研究单环刺螠多肽对小鼠S180肉瘤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多肽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多肽剂量为750mg/kg bw时,抑制率可达31.9%,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是效果仍没有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明显。
通过体内实验方法研究该多肽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动物进行分组,实验组每天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多肽溶液(250、500、750mg/kg bw),连续20天,对各项免疫指标进行测定,主要包括对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碳粒廓清法)、腹腔巨噬细胞增殖能力、吞噬中性红能力、分泌细胞因子功能(IL-1)的影响,以及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多肽在体内促进免疫功能效果显著。给小鼠灌服不同剂量的多肽,均可提高小鼠体内单核巨噬细胞的碳廓清指数,有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小鼠的脾脏和胸腺指数。随着多肽剂量的增加,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的提高, 750mg/kg bw给药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免疫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上述各项指标表明该多肽能够提高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促进细胞免疫功能。
本实验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多肽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显著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理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284;R285
|
|
|
|
1 |
韩锐;抗肿瘤药的筛选方法及策略[J];癌症;1990年03期 |
2 |
胡人杰,于苏萍,姜卉,王士贤;刺参酸性粘多糖与可的松联用方案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J];癌症;1997年06期 |
3 |
唐粉芳,金宗濂,王磊,张文清,赵红,李静绮;香菇发酵液对小鼠抗衰老及增强免疫功能的评价[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4 |
张丽;壳寡糖的制备及对动物营养功能的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04年06期 |
5 |
易杨华,李玲,林厚文,李文林,姚新生,汤海峰,许强芝,邹峥嵘,孙鹏,张淑瑜,刘宝姝;我国南海总合草苔虫和海绵中新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6 |
于成功;白细胞介素Ⅰ的胃肠道生物学效应[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5年02期 |
7 |
李青选;王雪雯;;膜海鞘素B药理活性及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9年06期 |
8 |
李康生,田志刚,崔正言;白细胞介素-1的抗肿瘤效应[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0年02期 |
9 |
王玮,周红,李凤鲁;中国沿海螠虫动物(螠虫动物门)名录[J];黄渤海海洋;1995年04期 |
10 |
徐仁和,彭祥鄂;冬虫夏草对天然杀伤细胞活性及肺瘤克隆形成的影响[J];湖南医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
|
|
|
|
|
1 |
张晓彦 曲卫光;[N];中国渔业报;2009年 |
|
|
|
|
|
1 |
单保恩,梁文杰,任凤芝,朱京童;中药北豆根抗肿瘤活性的体外实验[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5期 |
2 |
廖开莲,肖华伍,罗永忠,欧阳周,席许平;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2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癌症;2001年08期 |
3 |
陈义
,叶正昌;我国沿海桥虫类调查志略[J];动物学报;1958年03期 |
4 |
徐科,吉永华,屈贤铭;穴居狼蛛毒中一个抗菌活性多肽的鉴定和纯化[J];动物学报;1989年03期 |
5 |
吉永华,徐科;穴居狼蛛毒中抗菌活性物质的耐热及缔合性质[J];动物学报;1991年03期 |
6 |
丁瑞,郭培元;冬虫夏草抗小鼠艾氏腹水癌的研究[J];北京医学;1981年06期 |
7 |
张蕴芬,崔文英,李顺成,李卫东,骆保;观察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滴片法(滴片法及爬片法的比较实验)[J];北京医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
8 |
李文楚,卢铿明,黄自然,戴祝英,黄大年;柞蚕抗菌肽D杀菌机理研究[J];蚕业科学;1991年03期 |
9 |
张卫民,彭朝晖,黄自然;柞蚕杀菌肽D对人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机制[J];蚕业科学;1998年03期 |
10 |
陈建鹤,焦炳华,缪为民,王路,王梁华,缪辉南;中国姥鲨软骨源新生血管抑制因子(Sp8)的分离纯化及生物学活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