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口腕部糖蛋白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
海蜇(Rhopilema esculehtum Kishinouye)是一种大型的食用水母,在我国有着广泛的资源分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近代研究表明海蜇有治疗高血压、慢性气管炎、哮喘、胃溃疡和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等作用。从海蜇的营养保健及药学功能来看,海蜇具有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价值。目前,海蜇的一些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已经被研究探讨,如蛋白,毒素,多肽和糖胺聚糖等,但关于海蜇口腕部糖蛋白的研究未见报道。
本论文以青岛附近黄海海域的新鲜海蜇为原料,采用现代的分离纯化技术,仪器分析技术,药理研究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从海蜇口腕部分离纯化出一种新的糖蛋白(JGP-Ⅲ),并对其理化性质,清除自由基活性,免疫活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海蜇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实验主要获得如下研究结果:
1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中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海蜇口腕部糖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糖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pH值为7.26的PBS,料液比为1:4,提取时间为7h。在此基础上。进行超声辅助提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超声处理时间为15min,超声功率为300W,提取时间60min。在此优化条件下,目标糖蛋白的得率为9.14%。
2海蜇口腕部提取液经乙醇分级沉淀,Sp Sephadex C-25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初步分离,得到3组份,分别为JGP-Ⅱ, JGP-Ⅲ, JGP-Ⅳ,选择糖和蛋白含量及活性较高的组分JGP-Ⅲ进行进一步研究。JGP-Ⅲ经Sephacryl S300HR层析柱, Sepharose CL-6B柱层析和HPLC鉴定JGP-Ⅲ呈现单一对称的峰;经SDS-PAGE电泳后,通过PAS和考马斯亮兰两种染色方法,在凝胶上相应的位置出现了一条带。以上结果显示JGP-Ⅲ是组成均一的糖蛋白,而不是糖和蛋白的混合物。得率为0.5%(占海蜇口腕部干基重)。
3 JGP-Ⅲ冻干粉是白色絮状粉末,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经化学分析方法测定,JGP-Ⅲ中含有12.61%总糖,74.34%总蛋白,8.47%氨基糖,0.84%糖醛酸,1.06%硫酸根、0.92%唾液酸。JGP-Ⅲ经SDS-PAGE测定分子量为109.7kDa,经HPLC测定,其分子量为85.3 kDa,两种方法测定得到的分子量有一定差别。JGP-Ⅲ的Td值为31.06℃,Ts值为61.74℃。JGP-Ⅲ的单糖组成主要有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岩藻糖和鼠李糖。氨基酸组成中甘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天门冬氨酸等,缺乏色氨酸和组氨酸。JGP-Ⅲ经消除反应前后紫外吸收和氨基酸组成的变化,说明JGP-Ⅲ中有O-连接糖苷键的存在。经糖肽酶F作用后,分子量发生明显变化,说明JGP-Ⅲ中有N-连接糖苷键的存在。JGP-Ⅲ的红外图谱具有典型的糖蛋白特征,再次证明JGP-Ⅲ是一种糖和蛋白的复合物。NMR图谱显示了JGP-Ⅲ结构特点。以上结果显示JGP-Ⅲ是一种新的糖蛋白,这为JGP-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试验通过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JGP-Ⅲ具有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能力。JGP-Ⅲ的由糖部分和蛋白部分共同参与清除自由基活动;在清除自由基活动中,N-连接的寡糖链起到主要的作用;当温度达到热收缩温度61.74℃(即蛋白纤维收缩到原来的1/3)时,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说明JGP-Ⅲ清除自由基活性与其空间三维结构有密切关系。
5采用JGP-Ⅲ溶液灌胃免疫低下模型小鼠,探讨了JGP-Ⅲ免疫调节功能。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组的JGP-Ⅲ均能提高小鼠脾指数及胸腺指数(P0.05);显著提高荷瘤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P0.01)和抗体形成细胞数(P0.05);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5,P0.01)。提示JGP-Ⅲ能全面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6用MTT法检测了JGP-Ⅲ对从小鼠的脾脏细胞中分离的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JGP-Ⅲ可以促进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并且主要是通过对T淋巴细胞群起作用的,而对B淋巴细胞几乎没有影响。JGP-Ⅲ作用的最佳浓度为50μg/ml。进一步通过RT-PCR方法研究了JGP-Ⅲ对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 IL-4, IL-6和IFN-γ的影响,结果显示:细胞内的IL-2和IFN-γ的mRNA水平很快升高,而对IL-4和IL-6的作用则相对较慢,说明JGP-Ⅲ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主要是作用于Thl亚细胞群。从细胞水平上揭示了JGP-Ⅲ免疫调节作用的途径。
|
|
|
|
1 |
王志强;吴蔚;;细胞癌变过程中的表面糖蛋白[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6年05期 |
2 |
王洪海;B.Dietzschold;;狂犬病毒糖蛋白抗原决定簇的筛选及其氨基酸序列分析[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
3 |
赵君庸;;鼠腹水肿瘤细胞表面糖蛋白中唾液酸成分的变化[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0年01期 |
4 |
唐锦霞;徐世康;关赛芳;张新娣;;肺癌患者血清α_1酸性糖蛋白分子 异质性的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1988年01期 |
5 |
贺兰湘;高德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糖蛋白的变化与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J];华西医学;1989年03期 |
6 |
权重禄;血清癌胚抗原及其临床意义[J];日本医学介绍;1985年09期 |
7 |
王秦秦,姜平,李继梅,唐睿珠,陈新明;N35肺癌相关蛋白的特性[J];癌症;2000年09期 |
8 |
王秦秦,姜平,李继梅,唐睿珠,陈新明;肺癌单抗识别的肿瘤相关抗原特性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9 |
陈亚宝;吕元;;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糖抗原125N-糖链结构比较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
10 |
卫金歧;林三仁;郑芝田;;粘液在胃粘膜保护机制中的作用[J];国际消化病杂志;1993年04期 |
11 |
陈惠黎;;糖链结构不同的次生性同工酶[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5年06期 |
12 |
姜汉芳,袁明,姜汉国;nm23-H1和CD44V6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的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
13 |
张文明;陈军;;可溶性IL-6受体酶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J];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02期 |
14 |
姚成立;徐汪华;;胆汁中蛋白质的作用研究进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15 |
魏福生;;眼部感染和沙眼使用干扰素的展望[J];国际眼科纵览;1982年05期 |
16 |
牛克毅,杜若甫;运铁蛋白的生化特性和遗传多态性[J];国际遗传学杂志;1986年03期 |
17 |
陈兆聪;;T细胞表面分子与T细胞的激活增殖[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1987年03期 |
18 |
鲍德虎,董晓慧,王建安,房盖兰;人白细胞介素3的基因结构及其生物活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3年01期 |
19 |
周永兴;狂犬病的发病机制[J];人民军医;1994年05期 |
20 |
王秦秦,姜平,李继梅,唐睿珠,陈新明;云南个旧肺癌相关蛋白特性分析[J];海南医学;199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