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酵母菌Metschnikowia reukaufii W6b酸性蛋白酶的生产、基因克隆和表达的研究
【摘要】:
从海洋中分离的近400株酵母中筛选出1株产酸性蛋白酶的海洋酵母菌W6b,并初步确定该酶为细胞结合蛋白酶,命名为SAP6。通过酵母鉴定的常规方法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鲁考弗美奇酵母(Metschnikowia reukaufii)。
研究了菌株W6b的合成酸性蛋白酶的培养条件,产酶的最适条件为葡萄糖1%、酪蛋白1.5%、酵母粉0.5%、海水配制,培养基初始pH为pH5.0,接种量为7.5×10~7个细胞/50mL发酵培养基,28℃、140rpm振荡培养,在上述条件下培养48h酸性蛋白酶酶活最高可达到72.5U/mL。粗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0℃,最适作用pH为3.4。
利用简并PCR与SMART RACE PCR克隆到了该酸性蛋白酶基因SAP6。基因SAP6的cDNA全长序列为1755 bp,SAP6基因组序列中没有内含子,含开放阅读框(ORF)1527 bp,编码508个氨基酸,蛋白酶前体分子量为53486Da。推导的SAP6氨基酸序列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的酸性蛋白酶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18.11%、20.52%和28.6%。通过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基因SAP6有一个含1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序列,一个真核Asartyl(acid)蛋白酶家族(EC 3.4.23)序列特征的保守区,两个真核和病毒(Eukaryotic and viral)天冬氨酸活性位点,6个N-糖基化位点。Kyte和Doolittle疏水性分析显示SAP6与酿酒酵母细胞壁锚定的酸性蛋白酶具有高度相似的GPI-锚定结构。
将cDNASAP6克隆到大肠杆菌pET-24a(+)表达载体中,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4a(+)SAP6,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和Immunoblotting鉴定分子量为54kDa,重组酸性蛋白酶粗酶液与SAP6一样具有牛奶凝固特性和水解蛋白形成透明圈的能力,证明克隆到的基因SAP6确实为酸性蛋白酶基因。这是关于美奇酵母属酸性蛋白酶基因克隆和表达的首次研究报导。
通过Ni柱亲和层析法对重组酸性蛋白酶进行了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和Immunoblotting鉴定分子量为54kDa。重组酸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温度是40℃,在40℃以下重组酶的热稳定性较好,40℃以上酶活迅速下降;最适pH为3.4,在pH 2.6~5.0范围内有较好的稳定性。Mn~(2+)对重组酶的活性有轻度的激活作用,Cu~(2+)对重组酶的活性有较大的抑制作用,与已报导的酵母菌和霉菌酸性蛋白酶差异明显,表明SAP6可能为新型酸性蛋白酶。重组酶明显受Pepstatin的抑制,EDTA基本对重组酶活性无抑制作用;PMSF和碘乙酸对重组酶活力基本无影响,SDS可部分抑制酶的活力,说明重组酶为天冬氨酸蛋白酶。
|
|
|
|
1 |
;海洋酵母饲喂刺参幼虫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1978年02期 |
2 |
吴格天,马悦欣,童圣英,刘焕亮;培养基对海洋酵母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3 |
陈椒芬,刘秀云;海洋酵母菌研究简况[J];微生物学通报;1981年03期 |
4 |
兰国宝;两种海洋酵母生长繁殖与盐度关系的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1990年02期 |
5 |
王祥观,张爱琴,于丽萍,侯文英,刘石,关世斌;酸性蛋白酶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研究[J];生物技术;1993年04期 |
6 |
顾向红;郑海歌;;香菇酸性蛋白酶在S-PI抑制条件下的紫外差光谱[J];食用菌;1993年05期 |
7 |
翁醒华,徐晨明,李永泉,胡华萃,周红军,贺筱蓉;宇佐美曲霉L336酸性蛋白酶的动力学性质[J];菌物系统;1999年01期 |
8 |
;微生物酸性蛋白酶软化皮毛鉴定会在乌鲁木齐召开[J];微生物学通报;1974年04期 |
9 |
胡稳奇,王磊,张志光,郭羽丰;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A-9005酸性蛋白酶的初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年03期 |
10 |
袁康培,郑春丽,冯明光;黑曲霉HU53菌株产酸性蛋白酶的条件和酶学性质[J];食品科学;2003年08期 |
11 |
刘鑫,李佳,刘克武,黄新河,赵巍;高产酸性蛋白酶黑曲霉菌种选育[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2 |
胡稳奇,张志光,王磊,张郃;米曲霉A-9005产生酸性蛋白酶的适宜条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4年02期 |
13 |
马寅斗,董俊卿,刘金淑,宋学章,左桂林;海洋酵母的筛选及应用试验[J];工业微生物;1997年02期 |
14 |
关桂兰;董文彩;陈菊英;潘慧霞;孔爱琴;侯博;;宇佐美曲霉酸性蛋白酶的研究——Ⅱ.537酸性蛋白酶提纯及性质[J];微生物学报;1985年03期 |
15 |
李树品,蒋千里,毕春元;皮革用酸性蛋白酶的研究与开发[J];山东科学;1996年04期 |
16 |
高露姣,王慧中,翁醒华;黑曲霉HD-404酸性蛋白酶若干动力学性质的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17 |
王冬云,马慧群,谭升顺,马韵琴,陈庆秀;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年06期 |
18 |
;深层培养黑曲霉生产酸性蛋白酶的研究——Ⅱ.黑曲霉3.350酸性蛋白酶的一些特性[J];微生物学报;1976年03期 |
19 |
;霉菌酸性蛋白酶应用于啤酒澄清试验[J];微生物学通报;1977年01期 |
20 |
郑海歌,顾向红;S-PI对香菇酸性蛋白酶的抑制机理及其促进出菇的生化解释[J];菌物系统;199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