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机理和保护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煤矿区严重缺水、矿井水大量排放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和污染的现状,采用实地调查、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对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煤炭开采过程中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与措施。
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采动岩体结构理论、弹性力学理论、损伤力学理论及断裂力学理论等为指导,从理论上研究了煤炭开采活动对顶底板含水层的破坏机理,并对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和采场底板破坏深度的确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以华丰煤矿1409工作面具体的地质及采矿条件为依据,应用岩石破裂过程流固耦合分析系统RFPA2D-Flow,对围岩随着开采的逐步进行,采动裂隙逐渐发展并贯通顶底板含水层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采动围岩变形破坏过程中导水裂隙的发育特征和围岩渗透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合华丰煤矿的开采情况和矿井水排放现状,分析了华丰煤矿煤炭开采对井田砾岩含水层、煤系地层含水层、徐灰和奥灰含水层的影响;并对华丰煤矿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对部分开采、充填开采等水资源保护性采煤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留设防水煤柱和底板注浆改造等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措施,最后提出了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D82;X523
|
|
|
|
1 |
钟佐燊,汤鸣皋,张建立;淄博煤矿矿坑排水对地表水体的污染及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研究[J];地学前缘;1999年S1期 |
2 |
余运波,汤鸣皋,钟佐燊,沈照理;煤矸石堆放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山东省一些煤矸石堆为例[J];地学前缘;2001年01期 |
3 |
刘增辉;杨本水;;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5期 |
4 |
李建新;王来贵;梁鑫;;宽条带跳采对地下水影响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5 |
林岚;迟宝明;施枫芝;王鹏;;大水矿床疏干排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6年06期 |
6 |
张伟,李铎,法蕾;矿山排水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调控[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7 |
张发旺,李铎,赵华;煤矿开采条件下地下水资源破坏及其控制[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8 |
武强,董东林,石占华,武雄,孙卫东,叶贵钧,李树文,刘金韬;华北型煤田排-供-生态环保三位一体优化结合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9年06期 |
9 |
施龙青,宋振骐;采场底板“四带”划分理论研究[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0 |
徐卫东;陈润羊;;煤矸石的环境水文地质作用模式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6年03期 |
|
|
|
|
|
1 |
熊晓英;;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新方法综述[J];安徽地质;2004年02期 |
2 |
张建立,潘懋,钟佐燊,汤鸣皋;淄博煤矿矿坑排水对孝妇河水质影响及机理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
3 |
谢广祥;杨科;常聚才;;煤柱宽度对综放面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
4 |
邵景力,崔亚莉,赵云章,贺国平;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及其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1期 |
5 |
陈炎;黄鸿恩;李尉卿;田雅萍;;低硫煤矸石淋溶特性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88年05期 |
6 |
杨立强,张中杰,林舸,王岳军;FLAC基本原理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J];地学前缘;2003年01期 |
7 |
武强,罗元华,孙卫东,金玉洁,叶贵钧,夏镛华,林曾平;矿井水的资源化与环境保护——以焦作矿区典型地段为例[J];地质论评;1997年02期 |
8 |
厉军,赵民;矿井水处理工艺及应用方案的探讨[J];山东环境;2000年S1期 |
9 |
程金平,郑敏,张兰英;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产絮凝剂的周期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02期 |
10 |
于广明,杨伦,王永岩,沈连山,苏仲杰;非线性科学在矿山开采沉陷中的应用(1)[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