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环境下海洋时空数据的组织与管理
【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了海洋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并对海洋时空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字海洋”工程的启动,海洋时空数据逐渐走向Web平台,并从简单的Web数据访问发展到Web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海洋时空数据组织管理方法以及应用模式已经不能满足Web应用的需求,需要研究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下一代网络的主流技术——网格技术,可以通过Web服务加有状态资源的形式构建一个广域资源整合的虚拟网格环境,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及透明的信息访问平台。因此,网格环境下海洋时空数据的组织管理,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方法在海洋时空数据Web应用中的不足。
本文分析了海洋时空数据组织管理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网格环境下海洋时空数据组织管理的需求及论文的研究目标。并对Web服务及网格技术做了深入研究,结合海洋时空数据的特点,提出了网格环境下海洋时空数据的组织管理架构以及海洋时空数据服务的集成方法。详细介绍了Argo数据的集成与应用研究情况,并以其为例,开发设计了“Argo数据网格示范系统”。示范系统以ArcGIS Server为平台,实现了广域分布的Argo数据的集中式组织管理以及Web应用,从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网格环境下海洋时空数据组织管理架构以及海洋时空数据服务集成方法的正确性。
|
|
|
|
1 |
;发展“数字海洋”技术 促进“数字海洋”应用——2009年第二届中国数字海洋论坛[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06期 |
2 |
侯文峰;中国“数字海洋”发展的基本构想[J];海洋通报;1999年06期 |
3 |
叶仰明,黄加棋;中国数字海洋的总体技术系统框架[J];海洋科学;2001年05期 |
4 |
杨鹰,黄南艳,潘学良;数字海洋图书馆建设初探[J];海洋信息;2001年04期 |
5 |
刘源;上千万元 福建省建设“数字海洋”[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1年08期 |
6 |
谢仕义;数字海洋的开发方式选择和研究[J];海洋科学;2003年01期 |
7 |
谢仕义;粤西数字海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03期 |
8 |
李四海;姜晓轶;张峰;;我国数字海洋建设进展与展望[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6期 |
9 |
;我国建成全球首个四维度“数字海洋”系统[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8年22期 |
10 |
钟家瑞;数字海洋建设中的图书馆展望[J];现代情报;2003年01期 |
11 |
王健;莫笑丽;董燕;;“数字海洋”风云突起——蓝色国土的信息化建设[J];上海信息化;2006年11期 |
12 |
陆金山;;打造海洋的“数字神经”[J];上海信息化;2007年02期 |
13 |
赵丽宁,赵德鹏;数字海洋地理要素无级比例尺自动综合方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4 |
赵丽宁,李一凡,赵德鹏;数字海洋空间数据库的构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15 |
刘贤三;张新;梁碧苗;池天河;;海洋GIS时空数据模型与应用[J];测绘科学;2010年06期 |
16 |
王晓民;张新;池天河;;“数字海洋”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8年S1期 |
17 |
王伟;程文芳;李四海;张峰;;SOA理念在“数字海洋”数据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海洋通报;2009年04期 |
18 |
赵德鹏,李一凡,赵丽宁,李源惠,李广儒;现代信息技术对未来航海的影响[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
19 |
徐惠民;丁德文;;“数字海洋”科学工程建设设计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05期 |
20 |
宋喜红;宋吉德;王厚军;张学超;胡红智;聂新华;;威海市数字海洋框架建设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