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坨油田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分析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摘要】:
目前,胜坨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存在着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高、储采比低、采收率低等问题。储层平面上大面积水淹,剩余油分布异常复杂,分析难度大,其开发对象已由早期的油层组到中期的小层乃至如今的单层、单砂体,开采的主要矛盾已由层间矛盾转为如今层内矛盾乃至砂体内部建筑结构之间的矛盾。原有的简单的划分亚相带以及河道与非河道沉积的地质模型已难于适应开发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更为精确的地质模型。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4层为例,确定构型要素的识别与划分标准,建立河流相储层构型要素空间分布随机模型,探索构型要素对剩余油空间分布的影响和形式,将对河流相储层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河流沉积学理论和现代沉积研究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测井解释技术、储层随机建模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油藏工程综合分析技术、岩心分析试验等技术为手段,综合利用油藏地质、钻井、测井、试油、试采及生产动态等多种信息资料,建立精细的储层构型要素空间分布模型及剩余油分布模型,寻找河流相储层构型要素控制油藏属性空间分布的规律,进而明确河流相储层构型要素控制剩余油分布的机理。
通过对15口取心井的观察,研究储层岩矿特征、成岩作用和微观孔隙结构,并且建立了不同开发时期的多种油藏属性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共处理了400多口井的测井资料。对工区进行了建筑结构分析研究,确定了构型要素的识别与划分标准,划分了9种岩相类型、7级沉积界面和7种构型要素(河道充填沉积、心滩、天然堤、决口扇、洪泛平原细粒、河道滞留沉积、落淤层)。在此基础上,使用随机建模手段,建立了工区构型要素空间分布模型,并提出了以构型要素空间分布为约束条件,建立油藏属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的空间分布随机模型的新思路。抽稀检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较为准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构型要素空间组合模型,并对各模型的组合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论述。依据构型要素空间分布形态,调整各项动态参数,使用ECLIPSE软件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和历史拟合运算,得到了构型要素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型,并给出了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开发区域。为河流相储层剩余油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
|
|
1 |
刘兰芹;令文学;程雪玉;张超;刘洪波;;胜坨油田沙二4-6单元二、三类砂体的潜力评价[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5期 |
2 |
武群虎;杨少春;;断块油田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6年04期 |
3 |
鲁明辉;谢俊;王金凯;;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1气顶油藏剩余油研究及方案调整[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4 |
胡德艳;;单家寺油田超稠油油藏提高蒸汽吞吐采收率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2期 |
5 |
曹翠;;胜坨油田一区沙河街组二段1~3砂组构造精细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12期 |
6 |
周建林,杨少春,郭玉新;胜坨油田三角洲储层岩石物理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7 |
李春英;;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胜坨油田储层精细研究及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年04期 |
8 |
杜启振,刘泽容,杨少春;胜坨油田微型构造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9 |
汪必峰;黄文科;戴俊生;窦之林;冀国胜;;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模型对比研究——以胜坨油田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6期 |
10 |
袁谋,梁军彬,汪戈壁,霍树义;胜坨油田注硼中子寿命测井应用研究[J];测井技术;2001年06期 |
11 |
杨少春,周建林;胜坨油田二区高含水期三角洲储层非均质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12 |
李振泉,郑荣才;胜坨油田胜一区沙二段上部高分辨率层序结构分析和叠加样式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4期 |
13 |
柯光明,郑荣才,高红灿;胜坨油田一区沙河街组二段1~3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4 |
刘卫红,杨少春;胜坨油田坨21断块沙二段储层敏感性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10期 |
15 |
李兴国;夏瑜;;胜坨油田二区沙一段底发现华北介属化石[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年01期 |
16 |
杨再新,柴安庆,林岩峰,马功联;随机建模技术在河11断块区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3年06期 |
17 |
谭河清,沈金松,周超,董辉,房锡业,张福莱;井-地电位成像技术及其在孤东八区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8 |
林博;戴俊生;冀国盛;冯建伟;;胜坨油田坨7块沙二段9~1夹层随机建模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9 |
刘国旗;周瑜;赵磊;;濮城油田沙二段非均质油藏综合治理研究及实施效果[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
20 |
周建林,刘静,杨少春;胜坨油田坨28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