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12块注空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摘要】:
注空气低温氧化提高采收率技术可用于注水后轻质油田的三次采油,也适用于注水困难的低渗油田的二次采油,还可与注水技术并用保持地层压力及重力稳定驱油。通过注空气低温氧化动态驱油实验和注空气低温氧化静态实验研究,分析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确定在不同温度、不同注入压力下氧化反应的程度;研究胡12块注空气采油的可行性,为开发注空气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注空气低温氧化驱油时,相同的无因次压力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突破时的驱油效率增加,气体突破时间减小,突破气体含氧量减小,气体耗氧量增加;而温度一定时,随着无因次压力的减小,气体突破时的驱油效率增加,气体突破时间延长,突破气体含氧量减小,气体耗氧量增加。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科学分析,发现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胡12块实施注空气技术是安全可行的。在对国内外应用注空气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矿场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注空气的关键工艺技术,从而指导注空气技术的现场实施。
|
|
|
|
1 |
于洪敏;任韶然;牛保伦;左景栾;;轻质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氧化反应速率实验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
2 |
程月;张悫;袁鉴;张锁兵;路遥;陈兴娟;;低温氧化对原油组成的影响[J];化学研究;2007年01期 |
3 |
陈红;史朋;;轻质油藏空气驱低温氧化数值模拟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
4 |
李松林,陈亚平,王东辉;轻质油油藏注空气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5 |
顾永华;何顺利;田冷;吕志凯;;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6 |
侯胜明;刘印华;张建丽;任韶然;;轻质油油藏注空气自发点燃延迟时间预测模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年03期 |
7 |
曹维福;曹维政;张虓雷;路遥;吴会觉;;空气低温氧化原油产出气的爆炸极限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
8 |
张莉;杨宝泉;于洪敏;付治军;王杰祥;任韶然;;轻质原油低温氧化动力学模型——以中原油田胡12块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年02期 |
9 |
徐冰涛,杨占红,刘滨,杨永亮;吐哈盆地鄯善油田注空气实验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年06期 |
10 |
李楠;田敏;;浅谈中高渗油藏空气泡沫驱油机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8期 |
11 |
张晓刚;;注空气技术[J];中外科技情报;2006年03期 |
12 |
S.Sakthikumar
,胥洪成,李娟;水驱轻质油藏注空气可行性研究[J];国外油田工程;2001年12期 |
13 |
P.Germain;王玉华;裴东旗;;轻质油藏-Horse Creek油藏的注空气项目研究[J];吐哈油气;2001年03期 |
14 |
杨其彬;隋文;陈磊;鲜青华;陈培胜;张秀芹;冯绍云;;空气驱油实验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3期 |
15 |
杨国红;刘建仪;张广东;罗玉和;黄成;张良华;;续水驱后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吐哈油气;2008年02期 |
16 |
左新玉,王玉华,马颖洁,M.Greaves;用注空气(LTO)法提高残余低粘油采收率[J];国外油田工程;2000年07期 |
17 |
侯胜明;刘印华;于洪敏;牛保伦;任韶然;;注空气过程轻质原油低温氧化动力学[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18 |
杨占红;刘滨;徐冰涛;杨永亮;;吐哈盆地轻质油藏注空气开发机理研究[J];吐哈油气;2005年04期 |
19 |
曾小军;赵黛青;汪小憨;蒋利桥;张立志;;二甲醚低温氧化及甲醛生成特性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1期 |
20 |
Leonid M.surguchev;牛宝荣;;注空气—提高衰竭式驱动及水驱油气藏采收率的低成本方法[J];吐哈油气;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