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预警模型研究
【摘要】:
现代工业和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由于现阶段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占据主体地位,且分布极不平衡,整个世界因为能源的争夺和博弈而增加了不安定性。我国能源供需总体上处于脆弱平衡状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和变数之一来自能源。开展中国能源预警研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和现实针对性,也面临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能源形势的基础上,运用预警理论和多种数学分析工具,研究建立了涵盖四个子系统、54个预警指标的中国能源预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各章节相互联系,层层递推,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能源领域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文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如下:
深化了对能源安全的认识。基于能源的多重属性和新安全观,丰富了能源安全的内涵,从目前的供应安全、价格安全、环境安全和应变能力四要素,拓展为可靠的供应、合理的价格、较高的能效、清洁的环境、稳定的合作、灵活的应变六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全球能源格局和中国面临的挑战。
建立了中国能源预警模型。对照影响能源安全的因素和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综合四个子系统,分别选取了若干预警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自回归(PCA-AR)、人工神经网络(ANN)两种方法和1995-2006年历史数据,研究建立了中国能源预警模型,提出了中国能源预警指数。
对2007年中国能源安全状况进行了预警分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建立的中国能源预警模型及其应用,对于改进能源决策,加强能源运行调节和应急管理,更好地保障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