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约束重磁三维定量反演方法研究
【摘要】:
高精度重磁勘探要求重磁解释向定量化深入,重磁反演逐步发展到三维定量反演阶段。物性反演以物性变化勾画场源范围,具有模拟复杂地质体的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是提高和深化重磁解决地质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逐渐成为重磁定量反演的主要方式。本论文基于物性模型进行约束反演方法研究,针对三维定量反演多解性严重和计算量巨大的难点问题,提出了基于重磁场特征和场源形态相关关系的相关约束定量反演方法,对约束机制、反演算法以及约束机制和反演算法的结合方式等反演方法的各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以对高维解空间降维为目标进行约束机制提取方式的研究。对重磁异常局部特征和场源形体参数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以视深H s(ΔEΔE_z)反映场源深度,并依据定量相关关系式实现了对场源纵向分布搜索;对于存在先验信息的情况,提出以视深H s反映先验信息控制范围,实现了先验信息约束扩展搜索,建立了一种基于场源分布自动搜索和先验信息约束扩展的相关约束机制。该约束机制的基本思想是对解空间降维,将待定量反演计算的剖分单元数目减小至最小,从而减少反演计算的多解性和计算量。这种约束方式便于和任意反演算法结合,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选取区间搜索全局优化算法进行反演计算,对低维区间搜索算法进行高维扩展。针对高维解空间计算量巨大,实际中难以实现的问题,引入概率成像的思想对其进行改进,对剖分单元在各自窗口范围内计算其成像概率,按照成像概率从大到小的顺序对剖分单元进行搜索,使算法达到实用化水平。与其它全局优化算法相比,该算法涉及参数少,选取原则易于掌握。
研究了相关约束机制和区间搜索定量反演算法的结合方式,建立了相关约束定量反演方法。首先利用约束机制确定待反演计算的剖分单元,然后分别计算这些剖分单元的成像概率,按照成像概率从大到小的顺序,在各自的物理约束区间内进行区间逼近搜索确定全局极值。设计理论地质模型进行方法试验研究,测试了输入参数的选取原则和反演方法对各种重磁场源及其组合的反演效果。
最后应用本研究方法对惠民凹陷临商地区重磁异常进行了视密度和视磁化强度反演,推断了研究区火成岩的空间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P631.2
|
|
|
|
1 |
张贵宾,申宁华,王喜臣,王华啸;位场广义线性综合反演系统的建立[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
2 |
郜延红,周云轩,刘万崧;地球物理位场可视化建模初步探讨[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3 |
王绪本,毛立峰,高永才;电磁导数场概率成像方法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4 |
柯小平;王勇;许厚泽;;三维密度分布的遗传算法反演[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年01期 |
5 |
管志宁,姚长利;倾斜板体磁异常总梯度模反演方法[J];地球科学;1997年01期 |
6 |
管志宁
,郝天珧
,姚长利;21世纪重力与磁法勘探的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2期 |
7 |
何展翔,贺振华,王绪本,孔繁恕;油气非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3期 |
8 |
侯遵泽,杨文采;中国重力异常的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01期 |
9 |
王懋基,蔡鑫,涂承林;中国重力勘探的发展与展望[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S1期 |
10 |
管志宁,侯俊胜,黄临平,姚长利;重磁异常反演的拟BP神经网络方法及其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98年02期 |
|
|
|
|
|
1 |
肖敦辉;董方灵;;三维重磁人机交互解释的剖面成体建模方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5期 |
2 |
陈建国;多功能人机联作重磁资料反演系统[J];地球科学;1991年03期 |
3 |
刁博;王家林;程顺有;;重力异常小波多分辨分析分解阶次的确定[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4 |
管志宁
,郝天珧
,姚长利;21世纪重力与磁法勘探的展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2期 |
5 |
赵百民;郝天珧;;反演磁性地质界面的意义与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2期 |
6 |
陈召曦;孟小红;郭良辉;;重磁数据三维物性反演方法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2期 |
7 |
刘光鼎,郝天珧,刘伊克;重磁研究对认识盆地的意义[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6年02期 |
8 |
肖敦辉;刘卉;商伟;;重力场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软件导刊;2007年23期 |
9 |
汪炳柱,徐世浙,刘保华,阎汉杰,张建世,刘新华;多次插值切割法分场的一个实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年03期 |
10 |
段本春,徐世浙,阎汉杰,张建世,邹传堂;划分磁异常场的插值切割法在研究火成岩体分布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年01期 |
|
|
|
|
|
1 |
衣学磊,侯贵廷;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断裂活动强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2 |
王喜臣;重磁联合广义反演磁、密度界面[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
3 |
张贵宾,申宁华,王喜臣,王华啸;位场广义线性综合反演系统的建立[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
4 |
陈华根,吴健生,王家林;改进的重力模拟退火反演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3期 |
5 |
周辉,刘财,渠广学;地震—大地电磁数据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研究[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6 |
王绪本,毛立峰,高永才;电磁导数场概率成像方法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7 |
董恩清,刘贵忠,张宗平,陈皓众;多分辨分析用于测井资料的重采样及合成记录与地震道的匹配[J];测井技术;1999年04期 |
8 |
袁静,赵澄林,张善文;东营凹陷沙四段盐湖的深水成因模式[J];沉积学报;2000年01期 |
9 |
程有义;济阳坳陷阳信—花沟—平南地区CO_2气藏的储层和盖层[J];沉积学报;2001年03期 |
10 |
柯小平;王勇;许厚泽;胡小刚;;青藏东缘三维Moho界面的位场遗传算法反演[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年01期 |
|
|
|
|
|
1 |
郝天跳;江为为;宋海斌;黄晓霞;刘少华;刘建华;;渤海地区油气藏烃渗漏蚀变带的地球物理检测[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
2 |
何展翔;王绪本;孔繁恕;刘雪军;黄州;;时-频电磁测深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