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水道沉积体系及其油气意义
【摘要】:
深水水道沉积体系是被动大陆边缘常见的一种深水沉积过程。作为陆源碎屑沉积物向海底搬运的主要方式,在深海沉积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深水水道沉积体系是深水油气的主要储层,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本文以琼东南盆地南部陆坡中新世以来的深水水道沉积体系为研究靶区,根据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邻区测井资料,识别出研究区域深水水道沉积体系,进一步分析中新世以来多期深水水道、朵叶体和席状砂沉积特征及其分布。
研究区内深水水道沉积体系具有复杂的发育形态、分布特征。这些深水水道沉积体系主要受控于南海北部陆缘海平面的变化和陆坡演化特征。深水水道沉积体系对应于南海的大规模海退,其中主要有21Ma、16.5Ma、l5.5Ma、12.5Ma、10.5Ma、8.2Ma、5.5Ma七个低水位时期。同时,陆坡演化也对深水水道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把陆坡演化下的深水水道沉积体系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早中新世,此时研究区域的陆架-陆坡-海盆格局尚未形成,发育有陆坡充填型沉积体系。第二个时期为中中新世以后,该时期大量陆源碎屑沉积物的充填使陆坡盆地基本被填平,现代意义的陆架-陆坡-海盆的地形格局已经形成。在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期间,大量沉积物越过陆坡注入海盆;在海平面下降幅度相对较小时期,沉积物主要在陆架相邻的陆坡位置堆积。
通过对研究区域烃源岩条件、圈闭条件和运聚条件分析,认为该区深水水道沉积体系的砂体可以构成良好的岩性圈闭和地层构造复合圈闭,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