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桥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地层发育特征及沉积相研究
【摘要】:
草桥地区地处东营凹陷南缓坡,受频繁的地壳运动和长期继承性古隆起的控制,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地层超剥频繁,岩电标志不明显。受石村断层南北两侧地层活动差异性的影响,石村断层两侧地层差异更大,地层发育规律更难以把握,沙河街组到底发育了哪几个组段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基于地层格架的沉积相研究,前人对此也未展开过系统的探究。
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为出发点,在标准地震反射界面的环山引入、古生物地层分析、地震不整合分析等基础上,通过岩性、电性等识别方法的综合应用,进行了界面的准确识别以及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进而探索了适合环山地区“标准界面引入-多因素约束”的等时地层分析和对比方法。研究表明,草桥地区古近沙河街组发育了沙四下亚段、沙四上亚段(纯下及纯上岩性段)、沙三下亚段、沙三中亚段、沙三上、沙二下亚段、沙二上亚段、沙一段地层单元。石村断层的发育对沙四段~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的地层发育特征影响最大,而对沙二段上部及其上覆地层的影响则不明显。
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沙河街组各段沉积相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其沉积特征明显,演化序列清楚。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区内主要发育滨浅湖、半深湖湖泊相;沙三段沉积时期,三角洲沉积发育繁盛,随着三角洲不断自东向西推进,湖盆面积缩小,三角洲亚相发育完全;经过三角洲沉积时期三角洲砂体的填平补齐作用,到沙二下亚段沉积时期,主要以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沙二上亚段—沙一段沉积时期,湖盆发生大规模湖侵,物源供应减弱,以滨浅湖亚相滩坝沉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