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通道电化学单分子分析检测酶分子
【摘要】:单分子检测技术在分析领域的应用十分的广泛,本文主要是应用单分子检测技术研究酶的活性。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溶血素纳米孔道的单分子电化学检测来讨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凝血酶的活性。以溶血素通道为基础,将膜片钳放大技术与电化学检测技术相结合,实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凝血酶单分子的检测及传感分析。利用核酸内切酶对特定位点的限制性内切以及凝血酶与凝血酶适体亲和作用的原理,设计了不同的特定的DNA链,通过观察分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凝血酶作用于dsDNA后,DNA通过纳米孔道时的微电流变化,从而达到研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凝血酶活性的目的。本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概述了纳米通道、核酸内切酶以及纳米粒子的简介及作用并简单介绍了单分子检测技术、凝胶电泳技术以及膜片钳放大检测技术等分析方法。着重对单分子检测技术和纳米通道进行了说明,对单分子检测技术的前景做了介绍。
第二章,采用单分子电化学检测初步研究了DNA测序工作,主要研究了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通过用溶血素和卵磷脂的自由组装形成生物纳米孔道,利用溶血素孔径的特性来控制单链DNA和双链DNA通过孔径时不同的电流下降,来初步对DNA测序工作进行了解。在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下双链DNA能顺利的通过纳米孔道,通过对比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前后电流的变化进而对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第三章,通过凝胶电泳技术和纳米金标记DNA在TEM下的图像来研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活性,以及错配碱基T与T在Hg2+条件下能形成T-Hg-T的稳定存在。首先通过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前后的DNA在凝胶电泳下进行分离,观察分离的情况来研究限制性内切酶的,其次当DNA被纳米金修饰后,观察在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前后,DNA上修饰的纳米金在TEM表征下的不同来研究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同时在以上的实验中剪切位点有错配碱基T与T的时候,限制性内切酶不能作用,只有当在Hg2+条件下,形成T-Hg-T的稳定结构后,限制性内切酶才能发生作用。
第四章,通过溶血素纳米孔道研究凝血酶单分子的活性。通过用溶血素和卵磷脂的自由组装形成生物纳米孔道,利用溶血素孔径的特性来控制单链DNA和双链DNA通过孔径时不同的电流下降。研究了凝血酶与是凝血酶适体的亲和作用,当凝血酶作用下的ssDNA才能顺利的通过溶血素纳米孔道,同时也研究了颈环结构的解链时间与电压的关系。利用核酸适体实现单个酶分子的检测,对单个酶分子的实时生物化学反应和酶催化动力学进行研究,研究单个酶分子在许多非特异性结合位点中如何找到特异性位点,为解决生命科学中的重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章,结论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
|
|
|
|
1 |
李兴存,陈进富,李术元;甲烷在富纳米孔炭质吸附剂上的吸附[J];燃料化学学报;2003年03期 |
2 |
美中;纳米孔超级绝热涂料[J];建材工业信息;2003年11期 |
3 |
韩卫清;周刚;王连军;孙秀云;李健生;;阳极氧化制备二氧化锡纳米孔[J];无机材料学报;2007年03期 |
4 |
周立鸣,邓蔚;纳米孔硅质绝热材料[J];新型建筑材料;2000年09期 |
5 |
张裕卿;张红柳;马振荣;;具有纳米孔结构硅质吸附剂的制备及对染料木素的选择性吸附(英文)[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8年03期 |
6 |
董文辉;;SiO_2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6年02期 |
7 |
丁克俭;张海燕;胡红刚;赵红敏;关伟军;马月辉;;生物大分子纳米孔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0年02期 |
8 |
袭锴,徐丹,贾叙东;低介电常数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4期 |
9 |
张贺新;赫晓东;李垚;洪长青;;纳米孔ZrO_2气凝胶的制备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06年03期 |
10 |
刘玉萍;周慧静;沈铸睿;李丽颖;周杏弟;孙平川;袁忠勇;陈铁红;李宝会;丁大同;;嵌段共聚多肽控制合成的复合空泡结构纳米孔二氧化硅[J];科学通报;2006年03期 |
11 |
王凯歌;许桂雯;李冀;牛憨笨;金爱子;岳双林;顾长志;陈大鹏;;微纳沟道技术研究DNA分子性质研究[J];纳米科技;2007年01期 |
12 |
闵康丽;陆建隆;;掺Cr~(3+)发光氧化铝纳米模板的制备和光谱表征[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3 |
朱红;周亚亭;;电渗流对DNA穿越纳米孔的影响[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
14 |
李兴存,陈进富,褚衍秋,李术元,张忠智;富纳米孔炭质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天然气的性能研究[J];精细化工;2002年08期 |
15 |
李兴存,陈进富,徐文东,李术元,张忠智;富纳米孔炭吸附剂储存天然气用于汽车燃料的进展[J];现代化工;2002年04期 |
16 |
;硅酸盐基银纳米孔复合材料顺利通过检测[J];有机硅氟资讯;2005年08期 |
1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酸基纳米孔无机—有机杂化功能配位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简介[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8 |
赵其仁,李林蓓;硅藻土开发应用及其进展[J];化工矿产地质;2005年02期 |
19 |
贾法龙;罗建;何悦;张礼知;;纳米孔金膜电极:合金化/去合金化法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11期 |
20 |
吴川林;纳米孔绝热材料的性能与应用[J];电力建设;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