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墙式古(近)代建筑基础托换加卸载及空间复位监测监控技术研究
【摘要】: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一,体现了历史的内涵和人类的科技水平。所以对古建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研究相应时期的历史文化与科技发展情况。古建筑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后饱经沧桑,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甚至已经完全毁坏,给国家和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古建筑的维修加固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必修对古建筑进行有效地抢救。
襄王府绿影壁是我国“皇家”建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无论其考古价值、历史地位还是观赏性在我国建筑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绿影壁属于独立墙式古建筑。这类古建筑的高宽比和长宽比较大,造成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倾斜和倒塌。因此对独立墙式古建筑进行扶正加固,必须正确分析其倾斜的原因,拟定合理的扶正加固方案、精心地组织施工并进行监测,以保证工程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结合襄王府绿影壁工程实际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
(1)对国内外古近代建筑的加固和施工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从而提出襄阳王府绿影壁空间复位(顶升、双向纠偏、纠弯、纠扭、裂缝复合)及其监测监控技术。
(2)以绿影壁为对象,对建筑物在基础托换时的加载卸载和位移的控制值进行了理论计算,同时对绿影壁用千斤顶抬升扶正进行了动力分析,结果表明用千斤顶抬升扶正时绿影壁的动力效应很小,可忽略不计,按静力进行计算。
(3)对古建筑文物基础托换时的加载卸载理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筑物标准加载卸载、超额加载卸载、差额加载卸载和交变加载卸载曲线,并成功的应用于襄阳王府绿影壁的基础托换工程实际。
(4)以上述加载卸载研究和计算为基础,对襄阳王府绿影壁抬升扶正工程进行了全程监测监控,对大量的监测监控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成功实现了绿影壁的空间复位。
本文研究成果对古近代建筑维修加固的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理论计算依据和重要的实际参考价值。
|
|
|
|
1 |
殷红伟,黄志军,董建刚;桩基托换在广州地铁三号线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5年12期 |
2 |
;预试桩托换工法[J];建筑技术开发;1994年01期 |
3 |
俞宗卫;陕西渭河电厂桩式托换地基加固实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5年01期 |
4 |
陈瑜,关建光,徐福泉;预应力内框架托换多层砌体结构承重墙技术[J];建筑结构;2002年06期 |
5 |
刘建国;被动桩基托换及无砂混凝土钢管桩施工新技术[J];隧道建设;2003年05期 |
6 |
杨哲峰;桩基托换技术在广州地铁工程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04年07期 |
7 |
邱金明,黄焰;广州火车站某候车室独立柱基托换设计与施工[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09期 |
8 |
单洁明,顾永华;建筑物增层改造地基处理方法探讨[J];当代建设;2001年03期 |
9 |
李安起,都爱华,张鑫,范西龙;某选煤厂运输走廊的托换改造[J];工业建筑;2003年11期 |
10 |
李国锋;沈阳凌空二街框构桥的基础托换与加固[J];山西建筑;2005年10期 |
11 |
桂林;广州地铁三号线某区间桩基托换施工技术[J];市政技术;2005年03期 |
12 |
王建平,姚修文;静压桩托换技术应用中几个问题探讨[J];工业建筑;1999年09期 |
13 |
林良荣,邱欣,裘水根,阎婧;动荷下高速铁路桥基础的托换施工[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4 |
刘建国,朱成杰;托换技术及其在深圳地铁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S1期 |
15 |
朱双珠,许伟民,周朝杰;锚杆静压桩和钢架托换拔柱施工技术应用实例[J];施工技术;2005年01期 |
16 |
冯永耀,于军;地铁工程中超大荷载主动桩基托换的实施[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11期 |
17 |
王建平;钢管桩托换处理下沉柱基工程实例[J];工程勘察;1995年03期 |
18 |
和礼红,汪稔,王芝银,罗桂红;微型静压桩托换技术回弹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06期 |
19 |
王坚,赵晓红;浅议震后厂房地基基础沉降的处理方法[J];内陆地震;2003年01期 |
20 |
周志伟;深圳地铁大轴力桩基托换技术[J];隧道建设;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