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沉浸式”儿童孤独症康复性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摘要】:近年来,一方面随着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儿童孤独症这一概念了解逐渐深入,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造成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并且时刻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结合两个方面的综合影响,我国的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不断攀升,孤独症儿童数量已达100多万,面对如此庞大的病患群体,对其健康问题也受到了国际上的极大的关注。孤独症儿童的最佳康复期是0-6岁,其病理因素较为复杂且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但通过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与实验表明,及时合理的康复干预可以缓解症状,并可以走向社会。目前医疗、教育、艺术、设计等各个领域对儿童孤独症的康复都有相关的研究,其作用机制大都是针对儿童孤独症的人际互动发育障碍、语言沟通障碍、行为刻板三大症状表现进行的康复训练干预,但收效良莠不齐,且没有突破性进展。作为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思考如何利用环境空间设计的方法,利用空间环境特有的广泛性与包容性,融合现有的儿童孤独症康复干预手段,来更好地帮助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干预,就显得意义深远。本文以影响儿童孤独症的康复因素中的环境因素为研究对象,针对儿童孤独症康复性空间环境设计提出“全方位沉浸式”环境干预康复系统的概念,并对其可行性进行探究;结合孤独症的病因以及影响孤独症患者康复的因素进行分析,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提出在孤独症康复中心或孤独症康复类特殊学校的建设以及在孤独症康复空间环境设计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应遵循的设计原则,以期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证实环境干预对儿童孤独症康复的可行性,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与全新的康复理念,从而在环境设计领域为孤独症儿童恢复健康走向社会提供最大的帮助。
|
|
|
|
1 |
罗星光,江开达;儿童孤独症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0年05期 |
2 |
余明,傅树旺;儿童孤独症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8期 |
3 |
钱宇虹,宋江顺;儿童孤独症诊治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2期 |
4 |
舒明跃;儿童孤独症的命名和临床特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年11期 |
5 |
邹小兵;儿童孤独症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01年09期 |
6 |
;爱嗅物品的儿童孤独症1例报道[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3期 |
7 |
肖黎,张秀英;儿童孤独症误诊2例[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3期 |
8 |
李思特,李雪荣,张献共,罗学荣,苏林雁,陈劲梅,颜家睦;儿童孤独症高危因素和早期特征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8期 |
9 |
林节;儿童孤独症研究进展[J];江苏卫生保健;2002年01期 |
10 |
李雪荣,陈劲梅;个体化培训治疗儿童孤独症(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21期 |
11 |
廖冰;12例儿童孤独症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2年08期 |
12 |
任路忠,段宗枝;铜陵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行为的现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年01期 |
13 |
陶细姣,古美华,丁丽,李味美;31例儿童孤独症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年02期 |
14 |
任路忠,段宗枝,许进;城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阳性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2期 |
15 |
焦公凯,王伟勇,张志珺;儿童孤独症候选基因研究进展[J];上海精神医学;2003年01期 |
16 |
任路忠;儿童孤独症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4期 |
17 |
王宝凤;儿童孤独症16例误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年22期 |
18 |
李晓霞;儿童孤独症23例病因及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6期 |
19 |
王莉萍,卢正和,张俊青,刘爱信,牛秀英;儿童孤独症行为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6期 |
20 |
翁晖亮;儿童孤独症[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