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进程中的SI住宅体系设计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内房价持续上涨,从一线城市到二线、三线城市,房价可谓一路飙升。广大国民的住房问题已然成为社会中的头等大事。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可是收效甚微。在今年两会期间,很多人大代表就房价高,住房难的问题想办法,提建议,温家宝总理也传达了解决公民住房问题的决心,表示要三管齐下,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就是说从供求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未来五年共计建设三千六百万套,确保民有所居。与此同时,我国相对落后的住宅生产方式也令人忧心,住宅质量不过关,导致我国住宅寿命短,大拆大建之风盛行,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转变住宅生产模式迫在眉睫,这不仅是节能环保的需要,更是我国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住宅产业化的出现是住宅生产模式由粗放型向科学化、节约型、低碳环保方向转变的最佳选择之一。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出现近二十年了,可是发展却不尽人意,未来几年国家保障性住房的大量建设为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希望中国的住宅产业能抓住这次机会,借助这次政府的支持力度,和近二十年来的技术研究为中国住宅产业的成功转型画上完美句号。
本论文就如何促进中国的住宅产业化、并对产业化进程中的住宅体系做了深入研究,主要以日本住宅体系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在结构体系、设备体系、部品体系以及设计方法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再次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CSI住宅体系。我国最早提出SI住宅体系理论是在1980年代,经过进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论文就此进行研究探讨,以期对我国住宅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