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组合网架优化理论研究
【摘要】:预应力组合网架是在组合网架的基础上,在下弦平面内设置单向或双向预应力拉索,从而形成一种拉索、钢管和钢筋混凝土平板(带肋板)共同工作的组合结构体系。它将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合二为一,通过施加预应力改善内力分布、降低应力峰值,增大结构刚度、降低挠度,充分发挥材料强度、提高结构承载力,从而节省用钢量、降低了造价。预应力组合网架具有诸多优势,适用于大柱网、大空间的屋(楼)盖中。
在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设计中,设计者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其预应力值、跨高比、网格数。对于这些参数,设计者往往是根据相关经验或试算的方式来选择,缺乏科学依据,不一定取得最优解。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组成复杂,设计变量多,优化问题非常复杂,工程人员一般不容易掌握。基于此,运用优化理论对预应力组合网架几何外形进行研究,为预应力组合网架的优化设计提供选型依据,是一件有意义工作。
根据规范和已建工程实例,本文利用APDL设计语言建立了40余个不同建筑尺寸的算例模型。基于三阶段设计方法,在三种荷载工况作用下,详细分析结构变形以及各个构件的应力变化情况。结合各构件的受力特性,本文选取预应力组合网架的跨度、高度、网格数、预应力值、杆件截面面积、肋梁宽度以及高度作为设计变量,以结构的总造价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强度、刚度、稳定性、截面尺寸、拉索预应力限值及结构挠度等约束条件,采用零阶优化方法,对该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从全部的结果中选取在最优点造价3%以内数值,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找寻预应力组合网架的造价与跨高比、长宽比、网格数、预应力值的关系,结论如下:
1.当预应力组合网架的跨高比、网格数、预应力值同时在各自最优值范围内时,造价取得最优解。
2.预应力组合网架的最优跨高比基本是恒值,有较宽的分布带,宜取16~19。
3.长宽比对结构的网格数影响很小,预应力组合网架的最优网格数主要取决于短向的跨度,宜取(6~8)+0.2L2(L2为结构的短向跨度)。
4.预应力组合网架的最佳预应力值基本是恒值,有较宽的分布带,宜取35%-45%的结构总荷载。
|
|
|
|
1 |
苗春芳;;多层组合网架结构在新乡建成[J];建筑结构;1988年05期 |
2 |
董石麟;;组合网架的发展与应用——兼述结构形式、计算、构造及施工[J];建筑结构;1990年06期 |
3 |
曹晓中;组合网架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设计[J];建筑结构;2000年04期 |
4 |
舒赣平,夏乐,左江;预应力组合网架在南京新世界中心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00年12期 |
5 |
刘海军,吴子燕,张建平,魏丰登;组合网架系统迭代优化设计方法[J];钢结构;2000年04期 |
6 |
张华刚,马克俭,陈刚;复合材料蜂窝形三角锥组合网架设计与研究[J];建筑结构;2002年09期 |
7 |
韩庆华,裴波,王成博,刘兴业;预应力组合网架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及现场测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
8 |
房亮;王文勇;蒋明;;组合网架模型综合性实验设计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年Z1期 |
9 |
马克俭;杨敏刚;黄泽德;王昌军;;三边简支一边自由的正放抽空四角锥组合网架的设计与研究[J];贵州工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
10 |
姚发坤;;组合网架楼盖用于高层建筑[J];建筑结构;1988年04期 |
11 |
苗春芳;;多层组合网架结构在新乡建成[J];建筑结构;1988年06期 |
12 |
苗春芳;多层大跨建筑组合网架楼层结构[J];土木工程学报;1989年02期 |
13 |
姚发坤;组合网架楼盖用于高层建筑[J];土木工程学报;1989年03期 |
14 |
刘达文;35m×35m大跨组合网架楼层[J];施工技术(建筑技术通讯);1990年02期 |
15 |
尹德钰;王天晴;;三层组合网架研究[J];太原工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16 |
曾华卿;复合材料组合网架弹塑性设计方法[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1992年01期 |
17 |
姚念亮,李良勇,姜国渔,陈建,梁保荣,潘东樱;螺栓环节点与预应力组合网架的设计研究及应用[J];空间结构;1994年01期 |
18 |
苗春芳,陈其华,刘清文;31.72m×58m楼层组合网架结构的设计与施工[J];空间结构;1995年03期 |
19 |
杜守军,何洪明,臧浩刚,吴尚君;组合四角锥单元[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20 |
刘海军,吴子燕,魏丰登,徐建君,张建平;组合网架最低材料费用优化设计[J];基建优化;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