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香白地霉发酵无醇类啤饮料的研究
【摘要】:
我国的酿酒方针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由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酒转变。无醇饮料因其符合酒类向低度化、饮料向保健型发展的方向,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饮料。
本文从无醇类啤饮料的菌种筛选、鉴定和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从分离自中国西北省区的29株菌株中选出7株产香菌株GS7C、GS28B、GS38D、XJ45B、XJ58A、SX71A、SX70B,经菌株形态鉴定、26S rDNA Dl/D2与ITS区序列分析对比,确定了它们的分类地位,菌株遗传性能稳定,发酵麦芽汁后具有浓郁的天然果香。经供试菌株发酵性能比较及感官评价,最终选定优良的白地霉GS28B和SX71A作为无醇类啤饮料的生产菌株。
通过OD值与称干重法结合的方式,确定了白地霉菌株GS28B和SX71A的生长曲线。从温度、接种量、转速、pH、麦芽汁糖度、蛋白质(总氮)含量六个方面对发酵进行了单因素条件优化,选出了温度、接种量、通氧量、蛋白质(总氮)四个对发酵产品影响较大的因素,并通过正交试验选出了最佳组合。最佳工艺组合参数为:白地霉GS28B为温度24℃、蛋白质(总氮)含量1.0g/L、摇床转速160r/min、接种量5.0%;白地霉SX71A为温度24℃、蛋白质(总氮)含量1.0g/L、摇床转速160r/min、接种量2.0%。同时对无醇类啤饮料的风味物质进行了检测:通过GC-MS法测定了无醇类啤饮料的主体香气,检测到白地霉GS28B、SX71A发酵的无醇类啤饮料中分别含有6种和8种香味成分,其主要香气成分均为酯类和2-苯乙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法测定白地霉GS28B、SX71A发酵的无醇类啤饮料中乙醇含量,分别为0.02%(v/v)和0.03%(v/v),甲醇含量分别为0.0001%(v/v)和0.003%(v/v)。
对无醇类啤饮料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小白鼠一次经口灌胃无醇类啤饮料后,连续观察7天均无死亡,按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属实际无毒级物质;遗传毒性试验中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未显示出致突变性,精子畸变试验也显示无醇类啤饮料对小鼠生殖细胞无致畸变作用;30d喂养试验中各实验组小白鼠生长发育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以及60天后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实验小白鼠解剖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病变。
|
|
|
|
1 |
江海筹;閻文梁;武文良;;利用丙酮丁醇废液生产白地霉的試驗[J];微生物学报;1965年02期 |
2 |
姚瑞麟;郭君莙;杨廉婉;王惠莲;黎淑芳;张树政;;白地霉及链孢霉的维生素含量[J];微生物学报;1963年02期 |
3 |
臧向莹;何善良;周河治;邢贻鉴;贺鹰抟;;胶清废水生产白地霉单细胞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安全性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1982年02期 |
4 |
陈云华,郑洁坤,任永平;白地霉菌丝体非挥发性有机酸和脂肪酸的气液色谱测定法[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2年03期 |
5 |
许剑秋;核糖核酸生产工业化及其在临床上应用的探讨[J];食品科学;1997年04期 |
6 |
刘玉,宋俊梅,曲静然;豆腐酸浆中高产蛋白的白地霉发酵条件的研究[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年02期 |
7 |
颜叙简,颜叙琇;蚕蛹和白地霉混合培养开发生产保健营养食品[J];山西食品工业;1994年02期 |
8 |
谌斌,刘庆业,刘明登;酒精废水发酵生产白地霉[J];生物技术;2001年05期 |
9 |
;利用人纤水解废水培养白地霉试制核酸小结[J];化纤与纺织技术;1975年02期 |
10 |
谭柏奇,王宗力,宋志翠,鲁淑霞,王玉华,何源禄;几株酵母菌对纤维板废水生长适应性研究[J];林产化工通讯;1994年02期 |
11 |
刘玉,宋俊梅,曲静然;豆腐酸浆中高产蛋白微生物的氨基酸营养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05年02期 |
12 |
裘爱詠;邹建新;王晓锋;;白地霉水解茶油的研究[J];粮食与油脂;1989年02期 |
13 |
曲静然,刘玉,宋俊梅;豆腐废水发酵生产白地霉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
14 |
吴衍庸;刘大江;郭世则;徐成基;;白地霉深层培养通气量与菌丝断裂的观察[J];微生物学报;1963年02期 |
15 |
刘天明;王慧;刘庆军;陆佳伟;;产香白地霉发酵无醇绿啤饮料研究[J];酿酒科技;2007年10期 |
16 |
宋宇;;白地霉提取核糖核酸的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7 |
;核苷酸的土法生产[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72年03期 |
18 |
尹亮;陈章和;赵树进;杨丽卿;朱超峰;;固定化白地霉对偶氮染料脱色的研究(英文)[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19 |
朱敖兰;吴娜;徐保红;李培;杨洁;;白地霉Cryytococcus neo formans ch-3冷冻干燥保护剂的选择[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年02期 |
20 |
王金主;袁建国;杨丹;徐军庆;谭少君;刘建民;王元秀;李峰;;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紫外-光复活诱变[J];食品与药品;2011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