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Na-002纳豆激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定点突变研究
【摘要】:纳豆激酶是从日本传统的大豆发酵食品——纳豆中发现的新型纤溶酶。这种酶具有较高的纤溶活性,无毒副作用,不引起内出血,在体内半衰期长。纳豆激酶无论作为抗血栓药物还是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保健食品,都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天然的纤溶酶活性往往较低,通过利用体外DNA分子改造等基因操作技术,构建高比活力的工程菌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通过酪蛋白平板初筛和血纤维蛋白平板复筛结合的方法,从豆豉、纳豆样品中筛选到了21株纤溶酶产生菌,获得了一株高产纤溶酶菌株Na-002,纤溶酶活性可达10875U/g,比相关报道的出发菌株活性都要高。
(2)通过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序列分析等多项分类法,对Na-002进行了鉴定,确定其属于枯草芽孢杆菌。
(3)通过PCR扩增技术,克隆获得了纤溶酶基因,与公布的11株纳豆激酶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达到99.8%~99.2%,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98.6%~99.7%,说明该纤溶酶基因是纳豆激酶系列的一种,该基因的序列保守性强。
(4)通过PCR技术克隆得到pro-NK基因,并分别构建pET-32a(+)表达载体、pWB980表达载体与pPIC9K表达载体,实现了在大肠杆菌BL21(DE3)、枯草芽孢杆菌WB800和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表达。实验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酶蛋白表达量高,易于纯化,但是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需要通过变性复性的方法才能获得有活性的酶;枯草芽孢杆菌表达活性最好,但是表达量少,纯化难度大;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纯度高,但存在活性低,表达量相对较小的缺点。
(5)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从pH稳定性的角度对该酶基因进行了定点突变研究,获得了S182L、S182W、S182K、L203E、L203K等5个突变体,并实现了毕赤酵母表达。通过对该酶最适pH的测定发现,该酶最适pH的变化与碱基替换呈现出相关性:酸性氨基酸有利于酶在pH值为酸性范围内稳定,而碱性氨基酸有利于酶在pH值为碱性范围内稳定。
(6)通过同源建模,推测该酶具有两个结构域:结合结构域(CBM)和催化结构域(CD)。CBM是结合在底物表面的,位于N端,用1scjB(同源性97.183%)作为模板,构建CBM的三维结构,它是由第7个氨基酸到第77个氨基酸共71个氨基酸构成,形成了两个α螺旋和3个β折叠;CD的三维结构用1scjA (同源性98.545%)作为模板来构建,由第78个氨基酸到第352个氨基酸共275个氨基酸构成,形成了一个(β/α)7桶状结构。
本研究丰富了纳豆激酶的酶学基础理论知识,并为进一步的基因水平酶分子进化理论的研究以及口服溶栓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Q936;Q78
|
|
|
|
1 |
张丽萍;血栓形成及抗血栓药物研究的进展[J];心功能杂志;1998年01期 |
2 |
陈蓉,谢梅林;新型抗血栓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年08期 |
3 |
阎家麒,童岩,臧莹安;豆豉纤溶酶的纯化及其性质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00年03期 |
4 |
郭怀芳,何执中,张莉;蚓激酶的临床应用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02年01期 |
5 |
吴梧桐;蛋白质工程技术与新型生物催化剂设计[J];药物生物技术;2004年01期 |
6 |
王敏,王骏,邵明远,王敏,王以光;链霉菌产生的新型纤溶酶的纤溶性质和溶栓作用[J];药学学报;1998年07期 |
7 |
彭勇,张义正;解淀粉芽孢杆菌DC-4豆豉溶栓酶成熟肽编码序列的克隆及表达[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年03期 |
8 |
王鸿利;抗血栓药物的血液学原理[J];中国处方药;2004年01期 |
9 |
邹和昌;溶栓剂的发展及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7年05期 |
10 |
李家增;溶血栓药的作用机制[J];中华医学杂志;2004年11期 |
|
|
|
|
|
1 |
闫杰,李鑫,何忠平,宋淑静,戴旺苏;血清乙肝病毒DNA煮沸抽提法的建立和应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年04期 |
2 |
张汝钢,房殿春,闫秀英,罗元辉,帖君;hTERT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年05期 |
3 |
徐宏勇;徐立;李开宗;;一种新型胃肠道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表达及其在胃癌中的检测[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年08期 |
4 |
胡燕,孟小林,徐进平,张俊杰,王健,鲁伟;蚯蚓纤溶酶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年02期 |
5 |
周灵德;闫玉华;袁琳;李世普;;大鼠骨粘连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
6 |
向梅,杨金树,吴思方;豆豉纤溶酶的研究进展[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7 |
李志红,林伟,孙京臣,杨艺峰,张景强;SARS冠状病毒N蛋白的表达及二级结构预测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8 |
罗锋;余腾;范丽梅;;感受态细胞制备和质粒转化冰浴时间对大肠埃希菌转化效率的影响[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9 |
曹侃;;p53蛋白对HL-60肿瘤细胞凋亡率的影响[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10 |
周世力;PCR技术原理及在法医学中的应用[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
|
|
|
|
1 |
罗明典;微生物制药研究新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1998年01期 |
2 |
许杨,孙红斌,谢俊杰;细菌素作为生物防腐剂的研究现状[J];微生物学通报;1998年02期 |
3 |
肖志壮,王婷,王攀,曲音波,高培基;筛选在非生长条件下突变体酶的新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2001年05期 |
4 |
郝志军,李忠兴;青霉NXP25纤维素酶的产生及性质[J];微生物学通报;2002年01期 |
5 |
韩雪清,刘湘涛,尹双辉;毕赤酵母表达系统[J];微生物学杂志;2003年04期 |
6 |
王黎明,王琦,梅汝鸿;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4年02期 |
7 |
冯清平,薛林贵;复合诱变原生质体选育耐热碱性蛋白酶高产菌[J];微生物学报;1996年06期 |
8 |
罗大珍,朱文,马继霞,王宇钢,赵渭江;离子注入右旋糖酐生产菌的诱变效应研究[J];微生物学报;1997年04期 |
9 |
肖志壮,王婷,汪天虹,曲音波,高培基;瑞氏木霉内切葡聚糖酶Ⅲ基因的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J];微生物学报;2001年04期 |
10 |
孙建义,李卫芬,顾赛红;木霉GXC产β-葡聚糖酶条件和酶学性质[J];微生物学报;2001年04期 |
|
|
|
|
|
1 |
陈坚,张晓琴,傅继梁;3个HDAC1的保守氨基酸定点突变的获得[J];癌变畸变突变;2000年02期 |
2 |
曾琦锴;杜红丽;翟志臣;林小琼;林影;;Lysine 21突变对树干毕赤氏酵母木糖还原酶辅酶依赖性的影响[J];生物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
3 |
郭冬林,唐伟,江雪源,徐贤秀;第20位脯氨酸对人肿瘤坏死因子的活性和结构的作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4年04期 |
4 |
张浩,毛秉智,王全立,冯起,杜芝燕,刘晓达;PCR定点突变血红蛋白基因的克隆和筛选[J];生物学杂志;1999年06期 |
5 |
苏智广,张思仲,夏庆杰,肖翠英;脂蛋白脂酶基因的克隆、序列测定及定点突变[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1年06期 |
6 |
王宇新;杨志新;朱恒奇;周晓巍;黄培堂;;IL-1ra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初步的药代动力学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
7 |
郭小兵;张志坚;张钦宪;;PCR介导的ret基因体外定点突变[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
8 |
谷维娜;杨培龙;王亚茹;罗会颖;孟昆;伍宁丰;姚斌;范云六;;Aspergillus fumigatus来源植酸酶的Q23L和Q23LG272E突变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
9 |
姚庆荣;郭运玲;孔华;张金文;郭安平;贺立卡;刘恩平;;大肠杆菌glgC基因的定点突变及高效表达[J];热带作物学报;2007年01期 |
10 |
王青艳;陈发忠;黄福宝;韦传东;韦宇拓;黄日波;;Thermobifida fusca海藻糖合成酶的定点突变及其动力学性质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