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孙茂真,刘延涛,刘仲兰,王锡久,田霄凌,郭春荣;不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
2 |
潘庆民,于振文,王月福,王明友;小麦产量600kg/666.7m~2追氮时期和追氮量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8年05期 |
3 |
潘庆民,于振文;追氮时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2年02期 |
4 |
赵会杰,薛延丰,董中东,李国现,常瑞霞;密度及追氮时期对大穗型小麦旗叶及子粒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5 |
潘庆民,于振文,田奇卓,王月福,刘万兴,王瑞英;追氮时期对超高产冬小麦旗叶和根系衰老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8年06期 |
6 |
张军,戴其根,张洪程,许轲,霍中洋;追氮时期对中筋小麦群体质量及品质的调节效应[J];江苏农业科学;2003年05期 |
7 |
崔秀珍,吴国梁,黄中文;不同追氮时期追氮量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8 |
卢布,王璞,周殿玺,兰林旺,王树安,于国建,王运正,鲁来清,李续厚;黑龙港低平原高产田小麦追肥研究[J];土壤肥料;2005年02期 |
9 |
毛凤梧,赵会杰,段藏禄;追氮时期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1年11期 |
10 |
潘庆民,于振文,王月福,余松烈;追氮时期对小麦旗叶中蔗糖合成与籽粒中蔗糖降解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7期 |
11 |
刘凤云;黄世全;张大乐;李玉阁;李锁平;;河南地区部分小麦新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12 |
孙辉;李保云;朱金宝;刘广田;张树臻;;小麦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单向一步分离法新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S4期 |
13 |
刘凤云;黄世全;张大乐;李玉阁;李锁平;;我国部分优质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年02期 |
14 |
杨文平;郜庆炉;胡喜巧;粱云娟;李艳丽;;追氮时期对冬小麦品种矮抗58子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15 |
孙辉,王岳光,李宝云,刘广田;小麦谷蛋白亚基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00年01期 |
16 |
张学林,郭天财,朱云集,王晨阳,马冬云,王永华;追氮时期对两种筋型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5年03期 |
17 |
沈吉;朱玉国;杨虎;朱小荣;董召荣;;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皖麦38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7期 |
18 |
李巧云;李士平;张恩盈;裴玉贺;宋希云;;小麦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19 |
杨文平;郜庆炉;茹振钢;左红娟;杨亚松;;追氮时期对冬小麦百农矮抗58花后旗叶衰老特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
20 |
魏凌基,艾尼瓦尔,孔广超,任丽彤;新疆春小麦育成推广品种及骨干亲本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