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JMJ21基因调控茎端分生组织发育的功能研究
【摘要】:植物地上部分组织和器官的细胞都来源于茎端分生组织,而茎端分生组织活性的维持依赖于干细胞分裂与分化活动之间的动态平衡,研究茎端分生组织的发育过程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前期我们鉴定到一个T-DNA插入突变体jmj21,其茎端分生组织比野生型明显变小;对JMJ21的酶活性进行分析,发现其可能不具有JMJ家族其他成员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活性;通过jmj21突变体转录组分析发现,该基因通过调控WUS和STM的表达来影响茎端分生组织的发育。本研究初步解析了JMJ21介导的茎端分生组织发育的分子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观察jmj21突变体的表型,发现其萌发10天的小苗较野生型明显变小;开花后jmj21突变体植株明显较野生型矮小,且分枝变少;经鉴定,JMJ21的T-DNA插入突变体为knock-out突变体,透明观察其茎端分生组织大小,发现茎端分生组织明显小于野生型。观察JMJ21的表达模式发现,该基因在茎端分生组织表达较强,且JMJ2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2)JMJ21属于Jumonji C(Jmj C)-Domain containing(JMJ)蛋白家族,是一类典型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该酶能通过调控组蛋白去甲基化过程影响基因的表达。为了探究JMJ21影响基因表达的机制,对JMJ21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活性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发现,JMJ21不具有组蛋白H3R2、H4R3、H3K4、H3K9、H3K27和H3K36去甲基化酶的活性。通过与已证实具有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活性的拟南芥同源蛋白JMJ22和人类同源蛋白JMJD6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发现,酶活性中心区域与辅因子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α-KG)结合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与JMJ21的丙氨酸残基不同。(3)为了探究JMJ21调控茎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机制,我们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茎端分生组织特征基因WUSCHEL(WUS)、SHOOTMERISTEMLESS(STM)和CLAVATA 3(CLV3)在jmj21突变体中显著下调。JMJ21与茎端分生组织特征基因WUS和STM之间的遗传学关系分析显示,jmj21 wus-am和jmj21 stm-2双突变体均表现为wus-am和stm-2单突变体相似的茎端分生组织缺失的表型,表明JMJ21作用于WUS和STM的上游,通过调控这两个基因的表达影响茎端分生组织的发育。(4)通过对转录组学jmj21突变体中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筛选到一个茎端分生组织发育关键调控基因SHEPHERD(SHD)。SHD作为内质网定位的分子伴侣,被证实对于CLV3蛋白的正确折叠具有重要的作用,shd突变体茎端分生组织变大,有功能的CLV3蛋白质积累变少,导致WUS和CLV3的表达水平升高。q RT-PCR结果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jmj21突变体中SHD的表达量升高,由此我们推测JMJ21通过调控SHD的表达来影响茎端分生组织发育。通过本研究,我们揭示了JMJ21调控茎端分生组织发育的分子机制,为茎端分生组织发育调控网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新的数据。
|
|
|
|
1 |
刘宁;;被子植物的茎端分生组织及其细胞的命运[J];生物学通报;2008年07期 |
2 |
朱玉贤;;植物茎端分生组织调节机制研究新进展[J];科学通报;2008年15期 |
3 |
板鼻直荣,周明晦;落叶松的茎端培养试验[J];四川林业科技;1986年04期 |
4 |
施国新;;浅谈种子植物茎端的结构及其分化[J];生物学通报;1986年09期 |
5 |
石建明,刘公社;向日葵茎端培养过程中的器官发生[J];中国油料;1989年04期 |
6 |
谭文勃;李玉花;徐启江;;植物茎端分生组织中的茎干细胞调控机制[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年04期 |
7 |
任如红,陈国忠;苏铁茎端分枝类型及其成因的观察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8 |
沈银柱;孟庆昌;吴保东;王颖;常仲逻;;普通小麦质片及茎端离体培养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
9 |
郑坤宇
,张林平;落叶松茎端培养初探板鼻直荣[J];山东林业科技;1986年04期 |
10 |
李正理;胡玉熹;刘淑琼;;薄荷离体茎的形态分化研究 Ⅰ.秋水仙碱对于离体培养下茎端的影响[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64年01期 |
11 |
李正理;孙安慈;;草石蚕(Stachys sieboldii)离体茎端的块茎形成[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65年02期 |
12 |
李正理;孙安慈;桂耀林;;离体培养草石蚕茎端的实验形态研究 Ⅱ.几种刺激生长物质对于离体茎端形态分化的影响[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64年03期 |
13 |
侯小改,张赞平,远彤;芝麻茎端结构及茎初生组织分化的研究[J];河南科学;1996年S1期 |
14 |
李正理;桂耀林;;薄荷离体茎的形态分化研究 Ⅱ.MH对于离体培养下茎端的影响[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73年02期 |
15 |
王希挺;程治军;万建民;;植物茎端分生组织CLV/WUS信号途径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年05期 |
16 |
王德信;;植物干细胞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
17 |
马仁广;手术治疗猪阴茎端部与阴茎管粘连1例[J];中国兽医科技;2000年12期 |
18 |
牛德水,邵启全,王莉,秦金山,陈素萍,曹素芳,王大桢;枸杞下胚轴、茎端和幼嫩子房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J];遗传;1983年06期 |
19 |
;中晚熟番茄新型整枝法[J];吉林农业;199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