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理论与实证研究
【摘要】:
按照我国证券市场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定期披露中期财务报告。本文采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在编制和披露中期财务报告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重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介绍了中期财务报告在整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并且回顾了中期财务报告的发展,从现实地位和发展历程两个方面研究了中期财务报告的基本情况。这一部分中还比较了中期财务报告的不同概念。认为中期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定期对外披露的,以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和财务资料。
第三部分,探讨了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一体观和独立观。并从会计信息环境、会计信息供求分析和市场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独立观和一体观加以比较和评价,认为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中报会计准则采纳独立观是比较适合的。
在制定中报会计准则时,各国都没有单独采纳独立观或者一体观,而是根据各自情况,不同程度地有选择性地同时采纳了两种观点。本文第四部分主要选取了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中报会计准则,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相比较。重点比较三者之间在会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等主要问题上的差异,以期从中揭示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之间的差距,为中报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第五部分从实证检验的角度来考察中期财务报告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中期财务报告盈余数据的披露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投资者对于中期财务报告的独立观还缺乏深入的理解。有关方面应采取措施,引导投资者正确理解中期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提高投资者对中期财务报告的解读能力。
最后,即第六部分对如何进一步规范中期财务报告,完善相关会计和审计准则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如放宽中报会计准则中关于内容与格式的要求;明确中报会计准则中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规定;修订有关中期所得税返还的会计处理方法;尽快制定和公布与中期财务报告相关的审计实务公告,加强注册会计师对中期报告的审核等。
本文的主要特点在于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中期财务报告盈余数据的披露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并且发现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一般投资者对于中报会计准则的独立观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另外文中还就如何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