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壮芽形成过程中某些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摘要】:牡丹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至今已经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栽培牡丹生产商品苗木,建设国内的观赏园、出口创汇和用于反季节催花,使牡丹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牡丹产区的支柱产业。但是,不论是生产商品苗木还是用于反季节催花,都需要对牡丹的生长发育规律有一个系统和科学的认识,然而,目前的牡丹栽培仍然衍用传统的栽培技术,对牡丹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的认识,却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水平和层次上,因此要得到高质量的牡丹花,就要有高质量的牡丹芽,就必须按照牡丹的生长发育规律,建立科学的栽培技术体系,在牡丹壮芽形成过程中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栽培措施、管理技术来满足条件,因此,对牡丹壮芽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对几个牡丹品种壮芽形成过程中的某些生理生化变化做了研究,以期了解牡丹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规律,探讨大田栽培条件下提高牡丹花质量的栽培措施和管理技术,为提高牡丹的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
1 大田栽培条件下,牡丹光合特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规律性,牡丹各品种的光合速率从牡丹开花前,到牡丹花谢后的花芽诱导期前期(6月10日之前),也就是在4、5、6月份,各牡丹品种的净光合速率相对与其他时间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这说明,在这段时间,是牡丹光合产物积累的重要时期,因此,要保证得到高质量的牡丹花,在这段时间加强对牡丹的栽培管理,保证这个时期的肥水供应十分重要。
2 从6月中旬后,随时间的推移,环境条件的恶化,牡丹的光合性能剧烈下降,但是不同牡丹品种间仍有差异,比如,乌龙捧盛仍可维持较高的光合水平,这说明了乌龙捧盛这个牡丹品种对于环境的适应性较之其他牡丹品种高,有着广泛的推广前景。
3 影响牡丹光合性能的主要因子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即叶肉细胞的
WP=8
光合能力,在盛夏高温高光强的环境条件下,对牡丹进行适当遮荫,能缓解牡丹叶绿素水平的下降,适当提高Pn,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
4 可溶性糖在牡丹各品种的壮芽形成过程中,根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在牡丹各部位中始终维持最高水平,分析认为这些可溶性糖在根系中进一步合成淀粉等储藏性物质,为来年牡丹的生长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为我们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牡丹采取养根护根的栽培措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即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加强对牡丹根系的管理,有助于提高牡丹整株的健壮程度,有益于形成高质量的牡丹花。
5内源激素对牡丹的生长发育调节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前期,即开花前后和盛夏,IAA和ZR含量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GA含量低且变化不明显,ABA含量逐渐降低,说明了IAA和ZR对牡丹在这段时间内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GA的作用不是很明显,ABA可能在高温高光强下有明显的升高,也说明了ABA的确有一些促进作用,但是到了牡丹周年衰老期,IAA和ZR的含量开始下降,ABA含量却有了一定程度的反弹,说明了IAA和ZR的作用开始降低,ABA起到了促进衰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