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梁肖青;苗果园;许钢垣;;春霜冷害下CHA杂交小麦生长优势动态表现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2 |
;T型细胞质的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的初步研究[J];种子世界;1983年02期 |
3 |
赵万春,高翔,董剑;氮肥对杂交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5年04期 |
4 |
李希陵,任荫汉,张乃生,李根龙;提型杂交小麦优势及配合力的初步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1980年09期 |
5 |
赵万春;董剑;高翔;张改生;;施氮对杂交小麦不同器官氮素积累与转运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7年01期 |
6 |
庄宗英;提型杂交小麦杂种优势研究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1980年11期 |
7 |
;提莫菲维核质体系杂交小麦杂种优势问题的初步探析[J];遗传学报;1978年01期 |
8 |
刘发彬,谢会清,张洲钦;1996~1997年度杂交小麦“1002”世代展试报告[J];湖北农业科学;1997年06期 |
9 |
刘曙东,王竹林,奚亚军,胡银岗,马翎建,宋喜悦,何蓓如;K型杂交小麦灌浆特性的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1998年02期 |
10 |
;杂交小麦研究近况[J];新农业;1977年23期 |
11 |
;杂交小麦研究近况[J];福建农业科技;1977年04期 |
12 |
李有春;;我国T型杂交小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种子;1991年06期 |
13 |
赵万春,高翔,鱼昌为,王红;杂交小麦组织氮积累及含量的杂种优势[J];麦类作物学报;2004年04期 |
14 |
乔晓琳,高庆荣,刘正斌,王瑞霞,邱新民;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小麦研究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05年03期 |
15 |
王明理,张爱民,黄铁城;T型杂交小麦10个品质性状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1985年03期 |
16 |
刘植义;张召铎;沈银柱;孙富强;郑滨;;T型杂交小麦及其亲本叶面气孔和气孔复体的扫描电镜观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
17 |
李希陵,任荫汉,张乃生,李根龙;T型细胞质的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的初步研究[J];遗传;1982年01期 |
18 |
林文造,潘庆枝;提型杂交小麦的优势和配合力的初探[J];福建农业科技;1982年01期 |
19 |
王岩,刘树仁,翟玉洁,刁艳玲;春性杂交小麦优势测定与利用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7年01期 |
20 |
李振桥;王世来;;杂交小麦“试杂4号”在海兴轻盐碱地试种成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