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文善,封超年,严六零,彭永欣,朱新开,宗爱国;小麦开花后源库关系分析[J];作物学报;1995年03期 |
2 |
阎新甫;赵献林;;高产小麦品种粒叶比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89年11期 |
3 |
郑利华,姬惜珠,刘永居,杨玉明;密植条件下柿树光合特性的研究[J];河北果树;1997年02期 |
4 |
颉敏华;张继澍;颉建明;郁继华;;锌对青花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5 |
孙金春;张扬欢;温泉;张楠;唐娟;吴能表;;不同钙效应剂对长春花光合特性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
6 |
杜占池;杨宗贵;;羊草不同叶龄叶片光-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8年02期 |
7 |
刘爱峰,时传娥,宋建民,吴祥云,刘建军,李豪圣,赵振东;高粒叶比小麦新品种济麦19高产生理基础研究 Ⅰ.发展动态与干物质积累[J];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
8 |
石玉波;卓丽环;辛雅芬;翟建中;;不同遮光处理对白栎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
9 |
王昭,鞠章纲,卢家栋;玉米群体粒叶比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关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10 |
王静,程积民,万惠娥;黄土高原本氏针茅光合特性及生产力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年04期 |
11 |
姜国斌;丁丽娜;金华;萨娜;张薇;赵允鹏;;盐胁迫对杨树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
12 |
张鸿新;吴建中;商兆堂;朱傅祥;张大友;;小麦粒叶比与产量结构的关系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6期 |
13 |
张鸿新;吴建中;商兆堂;朱傅祥;;小麦粒叶比与产量结构的关系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08年10期 |
14 |
于经川,刘兆晔,赵倩,丁晓义,邵锡珍;小麦粒叶比与产量及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15 |
徐富贤,熊洪;杂交中稻粒叶比与再生力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2000年04期 |
16 |
徐坤,李明国;地面覆草对生姜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0年02期 |
17 |
贺根和;刘强;彭水娥;;铝胁迫对野生油茶光合特性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
18 |
翟利剑;春小麦群体库源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19 |
刘兆晔;于经川;姜鸿明;辛庆国;李林志;;粒叶比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09期 |
20 |
张鸿新;吴建中;商兆堂;朱傅祥;张大友;;扬农啤5号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