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对山东省建国以来的水资源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能为山东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对策,并为今后的水资源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山东省水资源总体概况及特点
通过统计分析建国以来山东省的水资源资料,从降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及山东省最大的客水资源—黄河水资源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山东省水资源的特点,主要有: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少;单位面积占有量少;年际、年内变化剧烈;地区分布不均等。
2.山东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存在的问题
在山东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山东省水利工程供水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主要特点有:水利工程中机电井的供水贡献最大,其次为引水工程,再者为机电站及水轮机泵和蓄水工程;蓄水工程中大型水库的库容最大,其作用也较大,其次为中型和小型水库,再者为塘坝;黄河水是山东省的主要客水资源,引黄已具有较大的规模;污水回用和海水利用具有较大潜力,且发展迅速。
通过对山东省历年供水量及用水量的分析,发现山东省目前的用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业用水占山东省总用水量的70~80%,山东省已经形成了以农业用水为主的用水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部门用水量的增加,使得本来水资源就不足的山东省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而山东省一方面存在缺水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及污染问题,从而导致山东省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尤其是用水大户—农业的用水效率低下,目前山东省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左右,1999年全省平均万元GDP用水量为334m~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136m~3,综合万元产值用水量38m~3,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
3.农业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
山东省以占全国1.1%的水资源养育着占全国7.3%的人口,灌溉着占全国7.4%的耕地,生产着占全国8.4%的粮食,支撑着占全国9%的国内生产总值。水资源对于山东省的发展非常重要。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127
|
|
|
|
1 |
章光新,邓伟,何岩;基于生态用水的地下水系统模拟与优化管理模型[J];地理学报;2002年05期 |
2 |
杨小军;山东半岛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3期 |
3 |
李艳丽,赵纯勇;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4 |
刘洪滨;解决山东水资源短缺的对策[J];海岸工程;1995年04期 |
5 |
白滢,陈学民;浅析污水回用[J];甘肃科技;2003年03期 |
6 |
艾努瓦尔,李新华;新疆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初探[J];干旱环境监测;2001年03期 |
7 |
唐登银,罗毅,于强;农业节水的科学基础[J];灌溉排水;2000年02期 |
8 |
杜贞栋,王昕,于发彬;山东丘陵区农业节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研究[J];节水灌溉;2003年03期 |
9 |
刘建勇,仇昌伟;利用中水技术 实现污水回用[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9年02期 |
10 |
吕炳南,吕岩松,冯令艳;污水资源化是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
|
|
|
|
|
1 |
王曦;为可持续的未来分配和管理水:中国水资源法律、政策和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
2 |
王文楷,刘荷芬,刘爱荣,王超,宋金叶;21世纪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2期 |
3 |
刘长生;汤井田;唐艳;;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保护的对策与措施[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4 |
戴长雷;地下水人工补给影响因素探究[J];广东水利水电;2003年06期 |
5 |
叶海波;林琴;陈建弟;颜海波;孙兴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研究进展[J];台州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6 |
薛隽,陶丽华,张光生,周青;环境污染对城镇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6期 |
7 |
王旭清,王法宏,董玉红,任德昌,曹宏鑫;小麦垄作栽培的肥水效应及光能利用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
8 |
杨根权;奥贝尔(Orbal)氧化沟充氧量的计算[J];安徽化工;2003年05期 |
9 |
魏国;何俊仕;武立强;;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
10 |
姚维传,王敏,张从宇,司文会,葛柏;抗旱剂浸种对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应[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
|
|
|
|
1 |
牟海省,刘昌明;我国城市设置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协调研究刍议[J];地理学报;1994年04期 |
2 |
楚泽涵,封锡强,李艳丽;水资源问题应引起关注[J];古地理学报;2000年04期 |
3 |
史海滨,何京丽,郭克贞,宝力特;参考作物腾发量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性评价[J];灌溉排水;1997年04期 |
4 |
张殿发,卞建民;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地荒漠化的环境脆弱性机制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0年02期 |
5 |
张志强,程国栋;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与战略[J];干旱区地理;2001年03期 |
6 |
王晓峰,任志远,黄青;农牧交错区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陕北神木县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3年04期 |
7 |
亢福仁,杜虎平,邵治亮;榆林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5期 |
8 |
裘国旺,赵艳霞,王石立;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01年01期 |
9 |
黄君礼,王丽,杨士林,陶虎春;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10 |
夏军;一类灰参数模型识别及其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
|
|
|
|
1 |
陈克森;山东省集雨增补地下水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J];水文;2003年01期 |
2 |
吕宪国,黄锡畴;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J];地理科学;1998年04期 |
3 |
李丽娟,郑红星;海滦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J];地理学报;2000年04期 |
4 |
石伟,王光谦;黄河下游生态需水量及其估算[J];地理学报;2002年05期 |
5 |
贾宝全,许英勤;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和分类─—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1998年02期 |
6 |
张思玉,杨辽,陈戈萍;生态用水的概念界定及其在西北干旱区实施的策略[J];干旱区地理;2001年03期 |
7 |
董宝娣,刘小京,董文琦,李登顺,山崎·素直,但野·利秋;近滨海区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引种及耐盐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年04期 |
8 |
汤奇成;绿洲的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3期 |
9 |
章光新,赵志春;吉林省西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初步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年03期 |
10 |
汤立群,陈国祥;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