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春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开花基因LFY的克隆
【摘要】:
中国萝卜(Raphanus sativus L.var. longgpinnatus Bailey)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重要蔬菜,我国萝卜种植面积在120万ha左右,位居各种蔬菜种植面积的前三位。目前,限制萝卜周年生产和均衡供应的瓶颈问题是缺乏耐抽薹萝卜种质,这也是生产中经常出现先期抽薹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本原因。因此,探明萝卜耐抽薹机制,将分子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创新萝卜耐抽薹种质,对加速我国萝卜育种进程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试验研究了萝卜春化过程中生长点的生理生化变化、萝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并克隆了开花关键基因LFY。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低温处理过程中,抽薹性差异较大的两个品种短叶十三和长春大型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表现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则呈下降趋势。耐抽薹的萝卜品种长春大型,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短叶十三,游离氨基酸含量则相反。两品种赤霉素(GAs)、生长素(IAA)的含量在花芽分化开始时均有较明显的峰值,在处理后期又出现另一明显峰值。
(2)通过对影响转化效果的诸因素的研究,初步筛选出适宜萝卜品种短叶十三真空渗入的遗传转化体系:真空渗入时间为104pa负压条件下连续处理10 min,菌液浓度OD600为0.8~1.2,渗入培养基为1/2MS无机+B5有机+6-BA 0.04 mg·L-1+AS 19.6 mg·L-1,在蕾期对花蕾进行真空渗入。(3)以萝卜品种短叶十三的花蕾为材料,通过RT-PCR的方法,克隆了开花关键基因LFY部分cDNA序列,和已公布的大白菜LFY基因具有93%以上的同源性,将此序列以相反方向先插入到分子量较小(2686 bp)的中间载体pUC19上,并在两片段之间插入小麦乙酞辅酶A的第20个内含子,再将连接好的三个片段酶切后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ROK2 35S启动子之后,从而构建了双元dsRNA抑制载体,并通过真空渗入遗传转化法转入到弱冬性萝卜短叶十三试材中。
|
|
|
|
1 |
付昆;陶承光;崔连伟;张春波;;大葱春化处理过程中茎尖内源激素的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
2 |
潘舒群;庄军平;叶庆生;;春石斛春化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J];热带作物学报;2007年03期 |
3 |
王绍辉;杨瑞;赵金芳;陈帝芹;徐利林;;不同萝卜品种几个品质性状的评价分析[J];中国蔬菜;2006年04期 |
4 |
詹亚光,杨传平,金贞福,王玉成;白桦插穗生根的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5 |
涂炳坤,丁小飞;香椿芽休眠萌发期间内源激素和碳水化合物的变化[J];林业科学;2003年04期 |
6 |
王文静;;外源GA_3对大粒小麦内源激素及碳氮化合物含量的调节效应[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
7 |
杜鲜云;程继鸿;杨瑞;雷慧;杨柳;王绍辉;;春化处理对‘北农1号’萝卜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
8 |
薛白耘;;咏萝卜[J];上海蔬菜;1990年04期 |
9 |
阮晓,王强,许宁一,李建贵,黄俊化;白梭梭同化枝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J];林业科学;2005年05期 |
10 |
丁祖明;杨自保;程家高;;夏萝卜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当代蔬菜;2006年04期 |
11 |
秦智慧,刁艳梅,吕向敏;反季节萝卜品种引种试验观察[J];贵州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
12 |
张雪清;熊秋芳;;我国萝卜新品种应用和良种繁育技术[J];长江蔬菜;2007年03期 |
13 |
夏镇澳;;土壤缺水在不同发育时期中对于经春化处理及未春化的禾穀类作物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1955年01期 |
14 |
李才法,潘流献;六个萝卜品种产量配合力测定初报[J];中国蔬菜;1985年02期 |
15 |
王莲荣,孙培乐,景尚友,李桂琴,王翊;甘蓝型冬油菜春化处理效果初报[J];现代化农业;1998年11期 |
16 |
戴万恒;;马铃薯春化处理的增产效果[J];农业科学通讯;1955年04期 |
17 |
黄希;;油菜春化处理[J];农业科技通讯;1981年08期 |
18 |
文国强;介绍四个胡萝卜品种[J];北京农业;1995年03期 |
19 |
周世洋,刘安琴;麻江县西部冷凉地区夏秋胡萝卜引种试验观察[J];种子;2004年12期 |
20 |
黄品仁;;优良地方品种——酒瓢底萝卜[J];蔬菜;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