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寄生真菌纤细齿梗孢蛋白酶基因克隆与表达
【摘要】:
生物之间的相互识别及信号传导一直以来都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菌寄生真菌与其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菌寄生真菌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揭示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纤细齿梗孢(Olpitrichum tenellum)是一种活体营养接触型菌寄生真菌,其寄主包括Fusarium moniliforme, Alternaria alternata等。我们实验室一直在努力以其为基础研究菌寄生真菌与寄主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细胞壁是细胞和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第一道屏障,细胞壁蛋白研究已经成为生物间相互识别机制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菌寄生真菌蛋白酶在菌寄生过程中的作用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克隆和表达菌寄生真菌的蛋白酶编码基因变得很有意义。
丝氨酸蛋白酶是一类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在生物体中丝氨酸蛋白酶超家族成员执行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在很多致病过程以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丝状真菌丝氨酸蛋白酶氨基酸序列,我们发现丝状真菌丝氨酸蛋白酶催化区的氨基酸序列非常保守。根据丝状真菌丝氨酸蛋白酶的同源保守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通过RT-PCR及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的方法,克隆了该蛋白酶的编码基因mppro,全长cDNA包含3’、5’非编码区为2024bp,包含一个1554bp的ORF,编码517个氨基酸,该基因在GenBank中注册的登记号为EU368754。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获得的蛋白酶的编码基因mppro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序列分析,通过分析发现mppro编码的蛋白是一种分泌型的丝氨酸蛋白酶,它属于与丝氨酸蛋白酶S8家族的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具有典型的信号肽-前肽-成熟肽的结构,并且和菌寄生真菌较多的木霉属真菌丝氨酸蛋白酶相似性很高,这可能是因为其都为菌寄生真菌有关。
将经EcoRⅠ和NotⅠ双酶切的mppro基因和原核表达载体pET-22b(+)进行连接,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pET/mppro,并转化大肠杆菌E. coli BL21。经IPTG诱导培养4~5h,目的蛋白得到大量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在约31kDa处有一条明显的蛋白带;而空质粒pET-22b(+)转化BL21经诱导培养后无相应蛋白产生。原核表达后的蛋白没有活性,可能由于表达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出现。
mppro基因和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双酶切后体外连接,构建酵母重组表达载体pPIC9K/mppro并测序,保证正确的阅读框。将重组表达质粒pPIC9K/mppro和pPIC9K空质粒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位于HIS4区内)线性化后,采用电击法转化Pichia pastoris GS115酵母感受态细胞,于MD/MM平板上筛选His+Mut+表型的酵母转化子。经过PCR检测筛选整合子,进行甲醇诱导培养,甲醇诱导5d酶活性达到最高,达153U/mL。SDS-PAGE电泳检测,在约39kDa处有一条明显的蛋白带,蛋白大小与从该蛋白酶氨基酸序列估计的蛋白分子量相符;对转化子遗传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对表达的蛋白产物进行了纯化并测定表达蛋白酶的酶学性质。
|
|
|
|
1 |
何水林,赖钟雄,官德义,郑金贵;辣椒钙调蛋白cDNA克隆[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0年02期 |
2 |
肖颖;赵冬;王刚;;紫杉醇合成途径中紫杉烯合成酶cDNA的克隆[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
3 |
杨之帆;何光存;;褐飞虱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昆虫学报;2006年06期 |
4 |
丁中;彭德良;高必达;黄文坤;贺文婷;;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ace-3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8年02期 |
5 |
丁中;彭德良;黄文坤;贺文婷;高必达;;甘薯茎线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Dd-ace-2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
6 |
陈红梅;谢翎;吴甘霖;魏和平;黄勃;;球孢白僵菌Pr1蛋白酶基因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J];生物学杂志;2010年06期 |
7 |
蒋霞云;袁襄南;魏福卫;周培根;邹曙明;;总状毛霉甲壳素脱乙酰酶(CDA2)全长cDNA的克隆及原核表达[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8 |
伊亚莉;关宁;张文娟;王涌鑫;苗丽宏;李聪;;紫花苜蓿几丁质酶ClassⅠ基因cDNA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
9 |
陈新国,季青,艾秀莲,郭三堆,石玉瑚;牛促卵泡激素基因克隆筛选和序列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1992年01期 |
10 |
王朝明,王岳浩,高敏,施教耐;水稻焦磷酸:D-果糖-6-磷酸1-磷酸转移酶α亚基的cDNA克隆及表达[J];植物生理学报;1997年03期 |
11 |
康国斌,许勇,雍伟东,葛磊,王丽萍,张海英,王永健,种康;低温诱导的黄瓜ccr18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J];植物学报;2001年09期 |
12 |
徐云峰,李大鹏,谷令坤,胡晓丽,宗晓娟,李德全;玉米根系蛋白磷酸酶基因ZmPP2C的克隆及表达特性[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年02期 |
13 |
胡红霞;张勇;刘晓春;贝锦新;朱华;林浩然;;史氏鲟两种促性腺激素β亚基cDNA克隆及序列进化分析[J];动物学报;2006年02期 |
14 |
张党权;谭晓风;仲健;;互格链格孢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cDNA克隆[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5 |
邓思平;陈松林;刘本伟;徐建勇;田永胜;;半滑舌鳎脑芳香化酶基因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J];动物学研究;2008年01期 |
16 |
朱冬发;沈建明;杨济芬;苏青;;三疣梭子蟹蜕皮抑制激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动物学报;2008年06期 |
17 |
库朝锋;王新华;薄新文;张慧;吕廷德;李娜;;绵羊生殖道抗菌肽cDNA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构建[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6期 |
18 |
谢保胜;段瑞君;;斑马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相关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19 |
李芒;雷朝亮;;肚倍蚜LAC-1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20 |
庄军平;苏菁;李雪萍;陈维信;;香蕉果实软化相关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英文)[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