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和氮素对食用甘薯产量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摘要】:
本试验于2007年6月-2008年10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进行。采用大田微区试验方式,研究了腐植酸处理方式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以及活化腐植酸施用量和氮素水平对食用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腐植酸处理方式对食用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1.1对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施用活化腐植酸与施用未活化腐植酸相比,甘薯块根产量有提高趋势,可溶性糖、淀粉、维生素C含量显著增加,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
1.2对植株营养元素吸收及其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与施用未活化腐植酸相比,施用活化腐植酸促进了甘薯对N、P、K、Ca、Mg、S、B、Mn、Cu、Fe、Zn元素的吸收,提高了收获期各种元素在植株中的含量。与施用未活化腐植酸相比,施用活化腐植酸提高了收获期土壤中P、K、Mg、S的含量,其它元素含量相似。
2不同氮素水平下腐植酸施用量对食用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
2.1对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同一施氮水平下,与AHA0(不施腐植酸)处理相比,AHA1(腐植酸用量为45 g/m2)、AHA2(腐植酸用量为90 g/m2)处理产量显著提高。AHA0条件下,与N0相比,N1处理产量显著降低。同一施氮水平下,与AHA0处理相比,AHA1、AHA2处理的可溶性总糖含量、粗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增加,淀粉含量相似。与AHA0处理相比,AHA1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 AHA2处理的硝态氮含量相似。不施腐植酸条件下,与N0处理相比,N1处理显著降低了块根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淀粉含量相似,硝态氮含量显著提高。
2.2对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同一施氮条件下,收获期,与AHA0相比,施用不同用量腐植酸的AHA1、AHA2明显提高了块根的干物质积累量、甘薯各个器官可溶性总糖含量,块根淀粉含量相似。
N0水平下,不同用量腐植酸处理增加了块根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是增加了块根中可溶性糖主要组分:蔗糖、果聚糖、葡萄糖、果糖的含量,而且施用适量腐植酸,提高效果更好;N1水平下,主要增加了蔗糖的含量,也是适量效果最好。
2.3对植株营养元素吸收及其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同一氮素水平下,与AHA0处理相比,AHA1、AHA2处理收获期植株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量都显著增多,但随着腐植酸用量的增多,增幅降低。N1与N0相比,植株对P素吸收量较低;植株对Ca、Mg、S、Mn素吸收量较高。
N0水平下,与AHA0处理相比,AHA1、AHA2处理收获期土壤P、K、Zn含量显著提高, AHA1处理较高;土壤N、B、S、Fe、Cu元素含量相似;土壤Ca、Mg、Mn元素含量也显著提高, AHA2处理较高。N1水平下,与AHA0处理相比,AHA1、AHA2处理土壤N、K、Ca、Mg、B、Fe、Cu、Zn含量显著提高,且AHA2处理较高;土壤P、S、Mn含量也显著提高,AHA1处理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