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对其寄主麦长管蚜龄期的选择和寄生适应性研究
【摘要】:
1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寄生影响因子的研究
本部分以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为寄主,研究了寄主密度、龄期和翅型以及寄生蜂密度、蜂龄等因子分别对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和燕麦蚜茧蜂(Aphidius avenea Haliday)寄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2±1℃温度条件下,寄主密度对两种蚜茧蜂的寄生有明显影响,寄主密度在20头蚜虫/1头雌蜂时寄生率最高,烟蚜茧蜂寄生率为71%,燕麦蚜茧蜂寄生率为77%。随着寄主密度升高,其寄生率呈下降趋势。同时,两种蚜茧蜂均对寄主龄期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两种蚜茧蜂对2龄期和3龄期若蚜寄生率偏高,燕麦蚜茧蜂对4龄期若蚜寄生率明显高于烟蚜茧蜂,在有翅与无翅型3、4龄若蚜的选择试验中,这两种蚜茧蜂均喜欢寄生无翅型若蚜。此外,寄生蜂密度也对寄生产生一定影响,研究表明,蚜茧蜂寄生率随蜂的密度上升而增加,但当蜂、蚜比达到4:50时,寄生率不升反降。说明寄生蜂密度过高时,蜂与蜂之间会出现相互干扰寄生的现象。蚜茧蜂雌虫蜂龄对寄生有明显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寄生率呈下降趋势。1日龄雌蜂对蚜虫的寄生率最高,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的寄生率分别为73.2%、75.2%。
2两种蚜茧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及寄主龄期对烟蚜茧蜂发育的影响
在22℃下研究了烟蚜茧蜂(A.gifuensis)和燕麦蚜茧蜂(A.avenea)对寄主麦长管蚜(S.avenae)龄期的选择,以及被寄生后麦长管蚜龄期对烟蚜茧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虫态寄主中,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对各龄蚜虫均可寄生,但两种蜂对寄主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烟蚜茧蜂偏向选择较小龄期的蚜虫,对2龄若蚜寄生率最高,达34.0%,而燕麦蚜茧蜂偏向选择中间龄期的蚜虫,对3龄若蚜和4龄若蚜的寄生率偏高,分别为37.2%、21.6%,燕麦蚜茧蜂对成蚜的寄生率(12.7%)高于烟蚜茧蜂(5.5%)。两种蚜茧蜂对有翅蚜的寄生率均较低,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最高寄生率分别为4.1%、5.0%。烟蚜茧蜂的寄生延长了麦长管蚜若蚜的发育,其中1龄若蚜被寄生后,1-3龄历期显著延长,但3龄和4龄若蚜被寄生后的发育历期均不受影响。各龄若蚜被寄生后羽化的成蚜寿命明显缩短,其中,被寄生的1龄若蚜不能发育至成蚜,其它较早龄期被寄生的若蚜羽化的成蚜繁殖力均显著降低。寄生时寄主的发育期也影响寄生蜂的发育,烟蚜茧蜂寄生2龄麦长管蚜时个体发育最快,为9.4天,1龄寄主被寄生时蚜茧蜂的发育最慢,需12.1天。
3温度和寄主密度对两种蚜茧蜂寄生和繁殖的影响
在恒温14、18、22和26℃条件下,测定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的成蜂寿命。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单雌寄生蚜虫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雌蜂个体间寄生数量差异较大。在14℃、18℃、22℃下,两种蚜茧蜂的寄生数量均较低,但在26℃下,烟蚜茧蜂的寄生量要高于燕麦蚜茧蜂,22℃时,两种蚜茧蜂的寄生量达到最大值。在10、14、18、22、26℃条件下研究了两种蚜茧蜂对其寄主寄生的功能反应,表明均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模型。在同一温度下,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寄生数量随麦长管蚜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随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数量逐渐减少。Hassell (1969)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燕麦蚜茧蜂和烟蚜茧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拟结果分别为和E = 1.889P~(-0.024)2和E=1.971P~(-0.0265)。
|
|
|
|
1 |
季正端;郑明义;杨树森;;河北麦田中常见蚜茧蜂的种类[J];河北农学报;1983年02期 |
2 |
;打造全国一流烟蚜茧蜂繁殖基地[J];云南科技管理;2009年06期 |
3 |
王文夕,李巧丝;寄主密度对烟蚜茧蜂生殖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1996年04期 |
4 |
赵万源,丁垂平,董大志,王云珍,张文莲;烟蚜茧蜂生物学及其应用研究[J];动物学研究;1980年03期 |
5 |
忻亦芬;烟蚜茧蜂繁殖利用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1986年03期 |
6 |
王文夕;烟蚜茧蜂对蚜虫选择性的数量测定[J];植物保护;1990年S1期 |
7 |
吴兴富,赵立恒,魏佳宁,李天飞,王毅,邓建华,高家合;烟田烟蚜茧蜂的活动规律及其对烟蚜的防治效果[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8 |
李学荣,忻亦芬,张明伟,丛斌;烟蚜茧蜂控制工厂化蔬菜桃蚜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9 |
李学荣,胡萃,忻亦芬;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滞育诱导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9年04期 |
10 |
陈家骅,官宝斌,张玉珍;烟蚜与烟蚜茧峰相互关系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6年01期 |
11 |
侯茂林,王福莲,万方浩;栽培措施对烟田前期烟蚜和烟蚜茧蜂种群数量的影响[J];昆虫知识;2004年06期 |
12 |
王太忠;董玉新;;烟蚜的优势天敌“烟蚜茧蜂”[J];烟草科技;1979年04期 |
13 |
汤玉清;陈珠梅;;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
14 |
陈家骅,陈达荣,李芳,张玉珍;农药对烟蚜茧蜂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1989年03期 |
15 |
吴兴富,邓建华,黄江梅,刘江;烟蚜茧蜂对烟蚜的选择性寄生及雌蜂年龄对后代性别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03年02期 |
16 |
黄智明;;邵武市烟田烟蚜及其天敌的发生情况调查[J];中国植保导刊;2006年09期 |
17 |
董大志;王云珍;;云南农作物蚜虫蚜茧蜂初记[J];昆虫天敌;1985年03期 |
18 |
忻亦芬,李学荣,王洪平,王桂清,唐永红;用萝卜苗作桃蚜植物寄主繁殖烟蚜茧蜂[J];中国生物防治;2001年02期 |
19 |
陈泽鹏,马茂昆,张仁怀,古德就,候任环,李哲怀,张维球,陈文胜;根区施药对烟草蚜虫及其天敌影响的研究[J];烟草科技;1996年05期 |
20 |
杨于峰;史明惠;王那六;陈荣兴;宋建民;;烟蚜茧蜂防治烤烟大田烟蚜技术及效果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2010年04期 |
|